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2025-05-13 14:40:07 301次浏览

技术特征:

1.一种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包括针身,以及针身上端的针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尖内填充有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水溶性药物,所述的针身内填充有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碲纳米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噁唑啉、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y-聚谷氨酸和明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羧甲基壳聚糖中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溶性药物为治疗所需的必要水溶性药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碲纳米粒子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碲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牛血清蛋白含量为2~6mg/ml,na2teo3去离子水溶液浓度为40~80mg/ml,nabh4去离子水溶液浓度为50~90mg/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溶解微针针身为四棱柱型,针尖为四棱锥型;或者针身为圆柱型;针尖为圆锥型;所述的针体高度为300~1500μm,微针底部直径为200~600μm。

8.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针尖溶液、3)中所述的针身溶液中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均为20%~35%;步骤3)碲纳米粒子溶液的的浓度为50~800μg/ml。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4)中针尖溶液使用量为50~250μl,烘干条件是在20~50℃下烘干2~5h。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6)中针身溶液使用量为50~250μl,干燥时间为12h~24h。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底部更薄,机械强度、光热性能更好的负载碲纳米粒子的可溶解微针,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该可溶解微针,包括针身以及针身上端的针尖,所述的针尖内填充有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水溶性药物,所述的针身内填充有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碲纳米粒子;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杰,林嘉森,何燕,叶钊仪,邹欣桐,叶慧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0
文档序号 : 【 40281327 】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杰,林嘉森,何燕,叶钊仪,邹欣桐,叶慧玲
技术所有人:广东工业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刘旭杰林嘉森何燕叶钊仪邹欣桐叶慧玲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眼肿瘤诊断和良恶性判断方法、系统及设备 一种增强超声显影效果的神经阻滞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