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游离体抓钳的制作方法

2025-05-02 11:00:07 71次浏览
一种游离体抓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游离体抓钳。


背景技术:

1、关节内游离体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游离体是软骨、韧带、滑膜等脱落以游离状态存在于关节腔内。剥脱性骨软骨炎、骨关节炎、滑膜软骨瘤病等是游离体产生的常见原因。

2、治疗关节内游离体的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如关节镜手术,来移除游离体,以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由于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为目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3、手术时需使用游离体抓钳等器械将游离体摘除,由于一些游离体存在于一些不好抓取的隐窝,即为游离体位于关节狭窄不易抓取的地方。有时需准备多种不同抓取角度的抓取器械,若仍无法将游离体除净则需另外增加辅助入路,不仅给病人带来了更多的伤害而且延长了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我们期望通过提供一种能够调整钳头角度的游离体抓钳,用于抓取位于隐窝处的游离体,以避免另外增加辅助入路而延长手术时间,降低病人痛苦。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游离体抓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游离体抓钳,包括:

4、钳头,其包括互相铰接的上钳头和下钳头;

5、钳杆,其与所述下钳头远离所述上钳头的一端铰接;

6、第一连杆,其位于所述钳杆内且和所述下钳头铰接;

7、手柄,设置在所述钳杆远离所述钳头的一端;

8、调节螺母,其套设在所述钳杆上且和所述钳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位于手柄靠近钳头的一侧;

9、滑动块,套设在所述钳杆上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滑动块和所述调节螺母转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沿钳杆上螺纹旋转调节螺母时,调节螺母转动并带动滑动块沿钳杆长度方向移动,滑动块移动而带动第一连杆移动,第一连杆移动带动下钳头相对钳杆转动,下钳头转动而带动整个钳头相对钳杆转动,从而达到调整整个钳头角度的目的。通过调整整个钳头的角度,可以帮助医生摘除角度不好抓取的游离体,尤其是位于隐窝中的游离体,避免需要准备多种不同抓取角度的抓取钳,准备多种不同角度的抓取钳的同时还要增设辅助入路,避免了辅助入路的设置,缩短了手术的时间,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也给医生降低了手术复杂度,进而带来更好的手术体验。

11、可选的,所述滑动块中心孔的孔壁上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穿过所述钳杆并且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钳杆沿自身长度对应所述滑杆开设有条形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孔能够对滑动块上的滑杆的运行路径进行限位,滑杆同时和第一连杆固定连接,当滑杆带动第一连杆运动时,会对第一连杆的运动路径进行限位,使第一连杆能够带动钳头转动。

13、可选的,所述上钳头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下钳头内且远离所述上钳头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位于所述钳杆内且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能够在手柄的带动下前后移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柄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三连杆移动,第三连杆移动带动第二连杆相对第三连杆转动,第二连杆转动带动与其铰接的上钳头相对下钳头转动,实现钳口的开合及控制钳口的开合大小。

15、可选的,所述手柄包括前手柄和后手柄,所述钳杆插入后手柄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前手柄和所述后手柄铰接,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伸出所述钳杆的端部并卡设在所述前手柄上的卡槽中。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持手柄并转动前手柄时,前手柄的卡槽会带动第三连杆前后移动,第三连杆又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带动上钳头相对下钳头转动,控制钳口的开合。

17、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杆端部形成卡勾,所述卡勾卡设于所述卡槽中,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杆的宽度和所述第一连杆的宽度之和。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勾卡接在卡槽中,能够使第三连杆和前手柄可拆卸连接,由于第三连杆和第一连杆均位于钳杆内部,为了避免两者发生干涉而影响两个连杆的移动,卡槽的宽度大于第三连杆的横截面宽度和第一连杆的横截面宽度之和,手柄转动时或者滑动块移动时,第三连杆可以在卡槽中发生横向的滑动,从而可以调整第三连杆的位置使第三连杆和第一连杆不干涉。

19、可选的,所述后手柄具有铰接槽,所述前手柄位于铰接槽中,所述前手柄上穿设有摩擦柱,所述摩擦柱和所述铰接槽的两个槽壁摩擦接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铰接槽,可以使后手柄对前手柄的前后面先进行夹持,同时前后手柄也通过铰接柱进行铰接连接。前手柄上的摩擦柱和后手柄的铰接槽的两个槽壁摩擦连接,任何时刻手拎后手柄时,前手柄会因为摩擦柱和铰接槽的槽壁之间具有摩擦力的作用,不会因为自重发生转动,降低钳口自动张合的情况出现。

21、可选的,所述后手柄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顶紧所述钳杆外壁的顶丝。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顶丝将后手柄顶紧在钳杆上,使钳杆不会相对后手柄发生移动,使两者固定连接。

23、可选的,所述上钳头正对下钳头的一面设置成齿形,所述下钳头正对上钳头的一面设置成齿形。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钳头正对的面均设置成齿形结构,能够增大上下钳头和游离体的接触面积和卡接度,能够在抓取游离体时,对游离体的抓取的更加牢固,降低游离体从钳头的钳口处滑脱的情况出现。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提供一种可以调整钳头角度的抓钳,可以实现游离体抓钳的钳头相对钳杆的角度可以调整,帮助医生抓取关节隐窝中不易抓出的游离体。方便关节镜下游离体摘除术中,医生摘除角度不好抓取的游离体,而不必因为游离体位于隐窝之处而另外设置辅助入路,减少了在病人身上开设多余的入路,缩短了手术时间,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也给医生带来更好的手术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游离体抓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离体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6)中心孔的孔壁上固定连接有滑杆(61),所述滑杆(61)穿过所述钳杆(2)并且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杆(3)上,所述钳杆(2)沿自身长度对应所述滑杆(61)开设有条形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离体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头(11)铰接有第二连杆(7),所述第二连杆(7)位于所述下钳头(12)内且远离所述上钳头(11)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8),所述第三连杆(8)位于所述钳杆(2)内且远离所述第二连杆(7)的一端能够在手柄(4)的带动下前后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游离体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4)包括前手柄(41)和后手柄(42),所述钳杆(2)插入后手柄(42)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前手柄(41)和所述后手柄(42)铰接,所述第三连杆(8)远离所述第二连杆(7)的一端伸出所述钳杆(2)的端部并卡设在所述前手柄(41)上的卡槽(4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游离体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8)端部形成卡勾(81),所述卡勾(81)卡设于所述卡槽(41)中,所述卡槽(4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杆(8)的横截面宽度和所述第一连杆(3)的横截面宽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游离体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手柄(42)具有铰接槽(421),所述前手柄(41)位于铰接槽(421)中,所述前手柄(41)上穿设有摩擦柱,所述摩擦柱和所述铰接槽(421)的两个槽壁摩擦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游离体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手柄(42)上开设有螺纹孔(422),所述螺纹孔(422)内设置有顶紧所述钳杆(2)外壁的顶丝(9)。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游离体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头(11)正对下钳头(12)的一面设置成齿形,所述下钳头(12)正对上钳头(11)的一面设置成齿形。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游离体抓钳,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一种游离体抓钳,包括:钳头,其包括互相铰接的上钳头和下钳头;钳杆,其与所述下钳头远离所述上钳头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其位于所述钳杆内且和所述下钳头铰接;手柄,设置在所述钳杆远离所述钳头的一端;调节螺母,其和所述钳杆螺纹连接且位于手柄靠近钳头的一侧;滑动块,套设在所述钳杆上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滑动块和所述调节螺母转动连接。本申请的一种游离体抓钳具有钳头角度可相对钳杆调整,无需准备多种角度的抓钳,也可以抓取隐窝中的游离体的作用,能够减少多余入路的设置,降低病人痛苦并提高医生手术的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俊,黎建波,张耀东,李雪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尤尼泰科(重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0
文档序号 : 【 40283169 】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俊,黎建波,张耀东,李雪超
技术所有人:尤尼泰科(重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孔庆俊黎建波张耀东李雪超尤尼泰科(重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性染色质调控区域及靶基因鉴定方法及系统 一种乳腺肿瘤多重靶向的仿生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