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2025-05-12 15:40:07 362次浏览
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


背景技术:

1、药线点灸壮族医疗的一种传统疗法,它是用苎麻线经中药炮制后点燃,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线点灸可调和气血、调节人体阴阳的盛衰,使机体恢复气血协调、阴阳平衡、精神安宁的状态,药线点灸对一些心神不宁的疾病,如失眠、紧张、焦虑、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2、药线点灸是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后迅速将此炭火直接灼灸在体表的穴位或部位上,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

3、现有技术中在使用药线点灸来对患者耳道进行治疗时,由于人体耳道内壁组织不能进行直接灼灸,在使用药线点灸时,需操作者手持药线并将药线点燃的前端伸入耳道内部,并通过药线前端燃烧时所产生的气雾状药物来对耳道内部实施治疗,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药线整体为柔性材质,前端部位自然状态下会因重力发生下垂,因此,操作者在控制药线时,需要用手指捏住药线并保持指尖紧靠于点燃的前端部位来防止药线点燃的前端下垂而烫伤患者耳道,但这也会因为操作者手指的阻碍而导致药线点燃的前端无法深入耳道,进而影响药线点灸的治疗效果,同时,药线点燃的前端具有一定热量,操作者长时间与药线点燃的前端靠近会感到灼烧疼痛,进而无法长时间手持药线进行点灸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以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包括药线,还包括可佩戴于人体耳廓上的挂耳架、引线套管和引线管,所述引线套管设置在挂耳架上,所述引线管穿设在引线套管的内部,且可在引线套管内进行横移,位于引线套管的后侧设置有可对引线管实施横移驱动的线管调节器,所述引线套管以及引线管上设置有降温涂层。

3、优选地,所述挂耳架包括支撑件和挂杆,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供于引线套管穿入的通孔,该通孔贯穿支撑件的前后两侧部位,位于通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槽;

4、所述挂杆的一端与支撑件的底端呈固定连接,且挂杆的另一端向支撑件的底端一侧方向倾斜延伸一段距离,随后经折弯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后再经折弯并向支撑件的水平位置横向延伸设置,使得挂杆的整体形成与人体耳廓的后侧部位形状相匹配的c状结构,位于支撑件的一侧围绕通孔的边缘部位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与支撑件呈固定连接,且卡环上套设有可塞入外耳道的入耳件,所述入耳件为柔软的硅胶材质制备而成。

5、优选地,所述引线套管的外部为圆柱状,且引线套管的外径大小与支撑件上的通孔大小相匹配,所述引线套管的内部设置有贯穿两端的圆柱槽,所述引线套管上套设有可手持操作的挡环,所述挡环位于引线套管的后半段部位且挡环与引线套管呈固定连接,所述引线套管的前半段部位可穿入支撑件上的通孔内,且引线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通孔内螺纹槽相适配的螺纹。

6、优选地,所述引线管的外部为细长的圆柱状且长度大于人体耳道的长度,所述引线管的外径小于引线套管上圆柱槽的内径,所述引线管的内部设置有贯穿两端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内径大于药线的外径,所述引线套管的内壁两侧设置有滑槽,位于引线管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同一端均与引线管呈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分别延伸至引线套管内壁两侧对应的滑槽内,使得引线管可在两侧滑块的引导作用下在引线套管的圆柱槽内进行横移。

7、优选地,所述线管调节器为圆柱状结构,且线管调节器的中心部位套设在引线管上,所述引线管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线管调节器套设在引线管上并与之接触的部位设置有与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槽,使得线管调节器与引线管能够产生螺纹配合。

8、优选地,所述线管调节器上围绕引线管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透气槽。

9、优选地,所述引线管上靠近自身后端的部位转动设置有竖向状态的手拨转轮,所述手拨转轮与引线管处于同轴对应位置,所述引线管上位于手拨转轮的部位设置有凹槽,使得手拨转轮的边缘部位能够通过凹槽伸入引线管的穿线孔内并与药线接触。

10、优选地,所述手拨转轮设置有两个且在引线管上呈对称状态设置,所述引线管上的凹槽也设置有两个,且位置与两个手拨转轮的位置相对应,使得两个手拨转轮的边缘部位能够通过凹槽伸入引线管的穿线孔内并与药线的两侧进行接触。

11、优选地,所述引线管上位于两个手拨转轮的后侧部位设置有可手持操作的手拧插柱,所述引线管上位于手拧插柱的位置设置有可供于手拧插柱底端插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引线管的穿线孔内相连通,所述手拧插柱的底端外壁设置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

12、优选地,所述引线管的前端设置有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切口。

13、优选地,所述引线管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挡片,引线管上靠近挡片的部位设置有延伸至内部穿线孔的透气孔。

14、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5、其一,引线管可代替操作者手部持握来对整根药线进行撑托,并在药线点燃的前端伸入耳道时,靠近药线点燃的前端部位在受到引线管的支撑作用下不会发生下垂,以此可防止操作者因手持点燃的药线而容易产生的灼烧疼痛感。

16、其二,由于引线管的长度大于人体耳道的长度,在将药线伸入患者耳道时,能够将药线点燃的前端深入耳道,使得药线燃烧时所产生的气雾状药物能够对耳道的深处进行更为全面点灸治疗,以此来提升整个药线点灸的治疗效果。

17、其三,通过缓慢转动线管调节器来驱动引线管以及药线在耳道内进行缓慢移动,能够更为稳定来对引线管的横移进行微调。

18、其四,通过转动手拨转轮可将药线缓慢向前推送,使得药线点燃的前端部位能够从引线管的前端露出。

19、其五,本发明中的引线套管与挂耳架之间为拆卸式结构设计,在使用前后,可对各结构部件进行消毒清理,以避免各结构部件上有细菌对患者耳道造成感染。



技术特征:

1.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包括药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架(2)包括支撑件(21)和挂杆(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套管(3)的外部为圆柱状,且引线套管(3)的外径大小与支撑件(21)上的通孔(23)大小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管(4)的外部为细长的圆柱状且长度大于人体耳道的长度,所述引线管(4)的外径小于引线套管(3)上圆柱槽(31)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管调节器(5)为圆柱状结构,且线管调节器(5)的中心部位套设在引线管(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管调节器(5)上围绕引线管(4)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透气槽(5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管(4)上靠近自身后端的部位转动设置有竖向状态的手拨转轮(6),所述手拨转轮(6)与引线管(4)处于同轴对应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拨转轮(6)设置有两个且在引线管(4)上呈对称状态设置,所述引线管(4)上的凹槽也设置有两个,且位置与两个手拨转轮(6)的位置相对应,使得两个手拨转轮(6)的边缘部位能够通过凹槽伸入引线管(4)的穿线孔(41)内并与药线(1)的两侧进行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管(4)上位于两个手拨转轮(6)的后侧部位设置有可手持操作的手拧插柱(7),所述引线管(4)上位于手拧插柱(7)的位置设置有可供于手拧插柱(7)底端插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引线管(4)的穿线孔(41)内相连通,所述手拧插柱(7)的底端外壁设置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管(4)的前端设置有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切口(4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管(4)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挡片(44),引线管(4)上靠近挡片(44)的部位设置有延伸至内部穿线孔(41)的透气孔(4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线点灸耳道引导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药线,还包括挂耳架、引线套管和引线管,所述挂耳架可佩戴于人体耳廓上,所述引线套管设置在挂耳架上,所述引线管穿设在引线套管的内部,且可在引线套管内进行横移,位于引线套管的后侧设置有可对引线管实施横移驱动的线管调节器,所述引线套管以及引线管上设置有降温涂层,引线管可代替操作者手部持握来对整根药线进行撑托,并在药线点燃的前端伸入耳道时,靠近药线点燃的前端部位在受到引线管的支撑作用下不会发生下垂,以此可防止操作者因手持点燃的药线而容易产生的灼烧疼痛感。

技术研发人员:潘明甫,罗远带,贺诗寓,陈海萍,龚珊鸿,黄国东,刘莉,张莹,黄小薇,龙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0
文档序号 : 【 40281610 】

技术研发人员:潘明甫,罗远带,贺诗寓,陈海萍,龚珊鸿,黄国东,刘莉,张莹,黄小薇,龙炜
技术所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潘明甫罗远带贺诗寓陈海萍龚珊鸿黄国东刘莉张莹黄小薇龙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一种用于急诊护理的催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组合式腔镜手术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