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铣刀刀杆及铣刀的制作方法

2025-05-21 13:20:01 282次浏览
一种铣刀刀杆及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切削,具体涉及一种铣刀刀杆及铣刀。


背景技术:

1、可换刀片的球头铣刀用于工件的曲面加工、型腔加工和沟槽加工等,为了刀片便于安装紧固在刀杆上,通常刀杆头部有开口弹性夹嘴。国内外现有可换刀片的球头铣刀刀杆,上夹嘴片中的圆形直孔直径比下夹嘴片中的螺纹孔直径大0.4-0.6mm左右。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刀杆、刀片、螺钉的制造误差,同时还能给螺钉头部弯曲变形预留空间。在使用时,圆形直孔与螺钉中间部位的光杆不接触,其缺点在于:在切削力较大时,在刀杆径向且与螺钉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刀片会有移动,也就是说刀片会震动,安装不牢固,严重影响刀具寿命和加工工件的表面光洁度。而刀片震动是影响刀具寿命和加工工件的表面光洁度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铣刀刀杆及铣刀。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铣刀刀杆,包括:

3、刀杆本体,所述刀杆本体的轴线延长线方向为第一方向;

4、夹持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分布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刀片;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端设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端设有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紧固孔、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紧固孔,且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用于限制所述紧固件在其内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均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紧固件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紧固孔或所述第二紧固孔的内壁之间具有为所述紧固件形变提供的形变空间;

6、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向相互靠近侧发生形变,实现夹紧所述刀片。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紧固件包括柱体部,所述柱体部的底端为所述第二端;所述柱体部贯穿所述第一紧固孔、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紧固孔;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的内径比所述柱体部的外径大0.005-0.015mm。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夹持件上,所述第二紧固孔远离所述容置腔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紧固孔连通的第三紧固孔,所述第三紧固孔与所述紧固件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紧固孔的内壁连接。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紧固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柱体部远离所述第二端侧的挤压部,所述挤压部远离所述柱体部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挤压部用于向所述紧固件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刀杆本体侧的分解力。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持件上,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设置,且相对的半圆孔,远离所述刀杆本体的所述半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紧固件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所述刀杆本体的所述半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紧固件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以第一平面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持件上,所述第一紧固孔远离所述容置腔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孔连通的挤压孔,所述挤压孔沿所述第二平面的截面为圆台型,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挤压孔的外径由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挤压孔的轴线延长线设于所述柱体部的轴线延长线靠近所述刀杆主体侧;所述挤压部设于所述挤压孔内,具有与所述挤压孔相配的侧壁,当所述紧固件受到沿所述第二方向由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作用力时,所述挤压孔的侧壁对所述紧固件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刀杆本体侧的分解力。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刀杆本体靠近所述刀片端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应力空间,所述应力空间用于避免所述刀杆本体与所述刀片接触端的受力集中。

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弹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的外螺纹,和设于所述第三紧固孔内壁的与所述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当旋转所述紧固件使其沿所述第二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三紧固孔侧移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发生形变而相互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处于蓄力状态;当旋转所述紧固件使其沿所述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三紧固孔侧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处于释力状态,驱动二者恢复形变而相互远离。

1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铣刀,包括如以上所述的铣刀刀杆。

16、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铣刀刀杆,包括刀杆本体、设于刀杆本体一侧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具有用于放置刀片的容置腔,第一夹持件上设有第一紧固孔,第二夹持件上设有第二紧固孔,还包括贯穿第一紧固孔、容置腔以及第二紧固孔的紧固件,紧固件的底端与第二夹持件固定,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限制紧固件沿第三方向移动;且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的内壁和紧固件之间设有形变空间;还包括驱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发生形变而夹紧刀片的驱动组件;当在切削过程中的,刀片震动会传递至紧固件,由于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的限制作用,避免了所述紧固件的震动,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所述刀片沿第三方向的震动或抖动,并且通过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的同时作用,保证了所述刀片受力的稳定性,故延长了该铣刀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该铣刀的加工精度,从而改善了加工工件的表面光洁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铣刀刀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包括柱体部(43),所述柱体部(43)的底端为所述第二端(42);所述柱体部(43)贯穿所述第一紧固孔(31)、所述容置腔(23)、所述第二紧固孔(32);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紧固孔(31)和所述第二紧固孔(32)的内径比所述柱体部(43)的外径大0.005-0.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22)上,所述第二紧固孔(32)远离所述容置腔(23)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紧固孔(32)连通的第三紧固孔(33),所述第三紧固孔(33)与所述紧固件(4)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端(42)与所述第三紧固孔(33)的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铣刀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还包括设于所述柱体部(43)远离所述第二端(42)侧的挤压部(44),所述挤压部(44)远离所述柱体部(43)端为所述第一端(41),所述挤压部(44)用于向所述紧固件(4)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刀杆本体(1)侧的分解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刀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1)上,所述第一紧固孔(31)和所述第二紧固孔(32)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设置,且相对的半圆孔,远离所述刀杆本体(1)的所述半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紧固件(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所述刀杆本体(1)的所述半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紧固件(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刀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孔(31)和所述第二紧固孔(32)以第一平面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刀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1)上,所述第一紧固孔(31)远离所述容置腔(23)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孔(31)连通的挤压孔(38),所述挤压孔(38)沿第二平面的截面为圆台型,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挤压孔(38)的外径由所述第一端(41)指向所述第二端(42)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挤压孔(38)的轴线延长线设于所述柱体部(43)的轴线延长线靠近所述刀杆主体侧;所述挤压部(44)设于所述挤压孔(38)内,具有与所述挤压孔(38)相配的侧壁,当所述紧固件(4)受到沿所述第二方向由所述第一端(41)指向所述第二端(42)的作用力时,所述挤压孔(38)的侧壁对所述紧固件(4)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刀杆本体(1)侧的分解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本体(1)靠近所述刀片(6)端设有与所述容置腔(23)连通的应力空间12,所述应力空间12用于避免所述刀杆本体(1)与所述刀片(6)接触端的受力集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22)具有弹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42)的外螺纹(45),和设于所述第三紧固孔(33)内壁的与所述外螺纹(45)相配的内螺纹,当旋转所述紧固件(4)使其沿所述第二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三紧固孔(33)侧移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2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22)发生形变而相互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2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22)处于蓄力状态;当旋转所述紧固件(4)使其沿所述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三紧固孔(33)侧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持件(2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22)处于释力状态,驱动二者恢复形变而互相远离。

10.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铣刀刀杆。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一种铣刀刀杆及铣刀,其中铣刀刀杆包括刀杆本体、之间具有放置刀片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上设有第一紧固孔,第二夹持件上设有第二紧固孔,还包括底端固定的紧固件,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限制紧固件沿第三方向移动;且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的内壁和紧固件之间设有形变空间;当在切削过程中的,刀片震动会传递至紧固件,由于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的限制作用,避免了所述紧固件的震动,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所述刀片沿第三方向的震动或抖动,并且通过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的同时作用,保证了所述刀片受力的稳定性,故延长了该铣刀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该铣刀的加工精度,从而改善了加工工件的表面光洁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季,刘恩辉,孟繁强,陈亮,姚国阳,王辉,任庆硕,潘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百斯图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8
文档序号 : 【 40051371 】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季,刘恩辉,孟繁强,陈亮,姚国阳,王辉,任庆硕,潘康
技术所有人:百斯图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刘春季刘恩辉孟繁强陈亮姚国阳王辉任庆硕潘康百斯图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增强的束簇状热管散热器及束簇状热管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高精度倍增夹爪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