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接头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顶管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顶管接头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顶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非开挖施工方法,在市政管线建设、地下通道、综合管廊等城市地下工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技术通过在工作坑内使用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将管道按设计路线顶入土中,有效避免了对城市地面交通和建筑的干扰,减少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然而,顶管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技术难题。例如,当顶管工程位于覆土中、埋深较浅,地面载荷变换复杂,随着顶管施工的进行易导致前后两节顶管受力不均出现差异性沉降。
3、顶管接头作为隧道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其刚度较小,当前后两节顶管出现差异性沉降时,容易在接头处发生破坏,导致渗漏路径和防水失效,这给顶管的后期运营与维护带来了诸多挑战。此外,顶管在顶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角、错台量或较大的顶推力,也容易导致橡胶密封垫失位,进而影响顶管接头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接头及施工方法,解决顶管接头易破坏的问题。
2、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顶管接头,包括前管节和后管节,所述前管节的承口端与所述后管节的插口端承插式密封连接,所述前管节的外表面通过外加固板与所述后管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管节的内表面通过内加固板与所述后管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外加固板为设置在所述前管节与所述后管节的上部的弧形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内加固板为圆筒状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前管节的承口端固定有沿其轴向向外延伸的钢套环,所述后管节的插口端插接在所述钢套环内,所述后管节的插口端的外表面与所述钢套环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
7、进一步的,所述后管节的插口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橡胶密封垫设置在所述定位凹槽内。
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凹槽内固定有环向钢片,所述橡胶密封垫与所述环向钢片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密封垫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橡胶密封垫之间设置有贯穿所述后管节的注水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前管节的承口端的端面与所述后管节的插口端的端面分别固定有环向加劲板,两个所述环向加劲板之间设置有环向木衬垫。
11、进一步的,所述后管节上设置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注浆孔。
12、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顶管接头施工方法,包括:将预制的前管节与后管节运输至施工现场;利用千斤顶将前管节与后管节顶进到预设位置,并使前管节的承口端与后管节的插口端承插式密封连接;在前管节与后管节的接头位置的外部预制外加固板,将外加固板分别与前管节和后管节固定连接;在前管节与后管节的接头位置的内部预制内加固板,将内加固板分别与前管节和后管节固定连接。
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4、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管接头及施工方法,通过在前后管节的接头处的内外两侧固定内加固板和外加固板,大幅增强了接头的纵向刚度,极大降低由于前后管节差异性沉降导致接头破坏的风险,增强了接头的可靠性。
15、2、本申请通过在定位凹槽内固定环向钢片,并将橡胶密封垫与环向钢片连接,可避免在顶管顶进过程中由于较大的顶进力使得橡胶密封垫失位导致防水失效,提高了接头的防水性能。
16、3、本申请通过在前后管节的端部设置环向加劲板,并在两个环向加劲板之间设置环向木衬垫,可较好传递顶管安装所需的顶推力,同时环向木衬垫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可避免前后管节的端部直接接触而造成混凝土受压开裂掉块。
技术特征:
1.一种顶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管节(1)和后管节(2),所述前管节(1)的承口端与所述后管节(2)的插口端承插式密封连接,所述前管节(1)的外表面通过外加固板(13)与所述后管节(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管节(1)的内表面通过内加固板(16)与所述后管节(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固板(13)为设置在所述前管节(1)与所述后管节(2)的上部的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固板(16)为圆筒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节(1)的承口端固定有沿其轴向向外延伸的钢套环(3),所述后管节(2)的插口端插接在所述钢套环(3)内,所述后管节(2)的插口端的外表面与所述钢套环(3)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管节(2)的插口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19),所述橡胶密封垫(7)设置在所述定位凹槽(19)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19)内固定有环向钢片(6),所述橡胶密封垫(7)与所述环向钢片(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顶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密封垫(7)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橡胶密封垫(7)之间设置有贯穿所述后管节(2)的注水孔(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节(1)的承口端的端面与所述后管节(2)的插口端的端面分别固定有环向加劲板(5),两个所述环向加劲板(5)之间设置有环向木衬垫(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管节(2)上设置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注浆孔(18)。
10.一种顶管接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预制的前管节(1)与后管节(2)运输至施工现场;利用千斤顶将前管节(1)与后管节(2)顶进到预设位置,并使前管节(1)的承口端与后管节(2)的插口端承插式密封连接;在前管节(1)与后管节(2)的接头位置的外部预制外加固板(13),将外加固板(13)分别与前管节(1)和后管节(2)固定连接;在前管节(1)与后管节(2)的接头位置的内部预制内加固板(16),将内加固板分别与前管节(1)和后管节(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管接头及施工方法,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该顶管接头,包括前管节和后管节,前管节的承口端与后管节的插口端承插式密封连接,前管节的外表面通过外加固板与后管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前管节的内表面通过内加固板与后管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管接头,通过在前后管节的接头处的内外两侧固定内加固板和外加固板,大幅增强了接头的纵向刚度,极大降低由于前后管节差异性沉降导致接头破坏的风险,增强了接头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利,王峰,刘卫华,张洋语,王佳林,柘秋易,高志惠,周浩,陈奇,方亚彪,胡中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8
技术研发人员:罗利,王峰,刘卫华,张洋语,王佳林,柘秋易,高志惠,周浩,陈奇,方亚彪,胡中华
技术所有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