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

本发明涉及体温报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1、儿童发烧,临床表现可低烧,中热甚至高热,一般发烧没有明显规律,热峰也不固定,孩子若是高热,年龄处在六个月或者到六岁之间的年龄段,高热的还容易并发热性惊厥临床症状,孩子发烧还会碰到一种情况就是体温反复,超过38度5应用退热药物的时候体温也能够下降,降到正常,但是在间隔五六个小时之后退热药物的药效下降体温又会再次升高,反复发烧,因此对儿童测温常常需要频繁测温。
2、现有技术公开了公开号为cn203849828u的一种儿童智能防蹬器,可依靠蓝牙信号实现提醒家长,既能因儿童蹬被后体温下降提醒家长,也能因儿童发烧造成的体温升高提醒家长,在提醒家长时不会吵醒孩子,即使家长与孩子分房睡也能准确及时地提醒家长,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以多方式放置于儿童身上,使用寿命长,但是对温度的测量,就需要测量装置紧贴皮肤才能够测量精准,但长时间的紧贴以及表带的不透气,将容易在儿童手臂上形成压疮,简单佩戴下测量地精准度低,且设备均不具备检测测量环境的效果,在测温探头被衣物阻挡时,测温结果会受到较大影响,容易导致儿童高烧未及时被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包括内护圈,所述内护圈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内护圈的底部与顶部通过设置的连接块分别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发出报警信息的控制模块,所述上连接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下连接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远离上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侧板远离下连接板的一端通过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通过设置转轴转动连接有滑套,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外壁均开设有窗口,每个所述窗口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条,每个所述连接条的侧壁均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槽,所述滑槽贯通连接条,所述连接条通过设置的两个滑槽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的滑柱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直线驱动结构,所述直线驱动结构与滑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护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下端面与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皮碗,所述密封皮碗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保温片,所述保温片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压开关,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控制测温探头停止的压触开关,所述压触开关与套筒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套筒的内部安装有对保温片和压触开关复位的复位结构。
4、优选的,所述保温片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所述套筒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
5、优选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测温探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上安装条,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与上安装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多个下安装条,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下安装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压触开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
6、优选的,所述波纹管上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片,所述弹性连接片端部与内护圈的内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直线驱动结构包括减速电机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端部与连接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安装架的内侧还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电机的外壁与安装架固定连接,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为l形结构,所述滑块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端部与滑套的外壁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滑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的一端与连接条的外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部也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下连接板通过设置的连接块固定连接有外包套,所述外包套的两端包裹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上连接板的端部固定连接。
1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通过设置的直线驱动结构,控制直线驱动结构伸长,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装置佩戴在手上不易脱离及翻转,且不是紧贴着手腕束缚手腕,防止长时间的佩戴压迫以及不透气的情况下在儿童手腕部分形成压疮,造成儿童的不适;
12、2、通过设置的直线驱动结构,控制两个直线驱动结构通同时伸长,使得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手腕部压迫密封皮碗,在密封皮碗完全贴合手腕没有缝隙时,波纹管收缩,内部的空气将会推动压触开关向下运动,使得压触开关受压触发,进而控制直线驱动结构自动停止伸长,从而能够对手部进行柔性地夹持,避免儿童的不适,保温片的保温以及波纹管内部空气的隔热,使得测温探头测量地更加精准,测温完成后将测温信息通过蓝牙发送到手机,温度过高异常时对手机发出警报;
13、3、在出现测温环境异常时,如有衣服遮挡密封皮碗处的情况,密封皮碗与手腕之间存在空隙,那么波纹管内部的空气将会溢出,进而在波纹管收缩时,压触开关不向下运动,直至测温探头底部的顶压开关接触到压触开关的端部,触发顶压开关,顶压开关控制直线驱动结构自动停止伸长,并输出检测异常信号,提醒操作人员重新检查测量环境,进而实现对测温环境自动检测,且能够防止夹伤儿童手部的效果;
14、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在佩戴时并非紧贴儿童的手腕,防止长时间的佩戴压迫以及不透气的情况下在儿童手腕部分形成压疮,造成儿童的不适,在测量完成后通过蓝牙模块将信息发送到手机上,且在温度过高时,能够对手机发出报警,而且在测温环境异常时,无法准确测温时,能够识别到异常情况,对手机进行异常报警,从而实现对儿科温度检测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护圈(1),所述内护圈(1)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所述内护圈(1)的底部与顶部通过设置的连接块(2)分别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3)、上连接板(4),所述上连接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发出报警信息的控制模块(5),所述上连接板(4)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板(6),所述下连接板(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侧板(7),所述第一侧板(6)远离上连接板(4)的一端与第二侧板(7)远离下连接板(3)的一端通过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6)、第二侧板(7)通过设置转轴转动连接有滑套(10),所述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的外壁均开设有窗口(8),每个所述窗口(8)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第一侧板(6)与第二侧板(7)之间设置有连接条(9),每个所述连接条(9)的侧壁均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槽(29),所述滑槽(29)贯通连接条(9),所述连接条(9)通过设置的两个滑槽(29)分别与第一侧板(6)、第二侧板(7)上的滑柱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条(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直线驱动结构,所述直线驱动结构与滑套(10)的外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片(14)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22),所述套筒(1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第一弹簧(16),所述测温探头(1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上安装条(20),所述第一弹簧(16)的顶部与上安装条(20)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1)的内壁固定连接多个下安装条(21),所述第一弹簧(16)的底部与下安装条(2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压触开关(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12)上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片(30),所述弹性连接片(30)端部与内护圈(1)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结构包括减速电机(24)和安装架(25),所述安装架(25)的端部与连接条(9)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2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安装架(25)的内侧还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减速电机(24)的输出轴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电机(24)的外壁与安装架(25)固定连接,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块(26),所述滑块(26)为l形结构,所述滑块(26)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6)的端部与滑套(10)的外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滑杆(27),所述限位滑杆(27)的一端与连接条(9)的外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3)的底部也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所述下连接板(3)通过设置的连接块(2)固定连接有外包套(28),所述外包套(28)的两端包裹第一侧板(6)、第二侧板(7)与上连接板(4)的端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体温报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科用体温报警装置,包括内护圈,所述内护圈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内护圈的底部与顶部通过设置的连接块分别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发出报警信息的控制模块。本发明能够在佩戴时并非紧贴儿童的手腕,防止长时间的佩戴压迫以及不透气的情况下在儿童手腕部分形成压疮,造成儿童的不适,在测量完成后通过蓝牙模块将信息发送到手机上,且在温度过高时,能够对手机发出报警,而且在测温环境异常时,无法准确测温时,能够识别到异常情况,对手机进行异常报警,从而实现对儿科温度检测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技术研发人员:宋昱晗,雷音,李健,梁雪,李珊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10
技术研发人员:宋昱晗,雷音,李健,梁雪,李珊珊
技术所有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