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5-05-15 15:40:07 71次浏览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有时称为“有机el元件”时。)应用于移动电话和电视等的全彩显示器。若对有机el元件施加电压,则空穴从阳极注入发光层,并且电子从阴极注入发光层。然后,在发光层中,所注入的空穴与电子复合而形成激子。此时,根据电子自旋的统计规律,单重态激子以25%的比例生成,并且三重态激子以75%的比例生成。

2、作为有机el元件的性能,例如可以举出亮度、发光波长、色度、发光效率、驱动电压和寿命。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进行了为了提高有机el元件的性能的研究。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2/009999号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612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发光效率且长寿命化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搭载了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子设备。

3、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具有阳极、阴极、配置于上述阳极与上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区域和配置于上述阳极与上述发光区域之间的空穴传输区域,上述发光区域包含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上述第一发光层含有第一主体材料和显现最大峰值波长为500nm以下的发光的第一发光性化合物,上述第二发光层含有第二主体材料和显现最大峰值波长为500nm以下的发光的第二发光性化合物,上述第一主体材料与上述第二主体材料相互不同,上述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1)与上述第二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1(h2)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1a)的关系,上述第一发光性化合物与上述第二发光性化合物相互相同或不同,上述空穴传输区域包含1层以上的有机层,上述有机层的至少1层含有下述通式(eb1)所示的第三化合物。

5、t1(h1)>t1(h2)...(数学式1a)

6、【化学式1】

7、

8、(在上述通式(eb1)中,

9、n*为中心氮原子,

10、r31~r38和r311~r318各自独立地为

11、氢原子、

12、卤素原子、

13、氰基、

14、硝基、

15、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50的烷基、

16、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2~50的烯基、

17、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2~50的炔基、

18、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50的环烷基、

19、-si(r901)(r902)(r903)所示的基团、

20、-o-(r904)所示的基团、

21、-s-(r905)所示的基团、

22、-n(r906)(r907)所示的基团、

23、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者

24、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环基,

25、r901~r907各自独立地为

26、氢原子、

27、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50的烷基、

28、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50的环烷基、

29、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者

30、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环基,

31、在r901存在2个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901相互相同或者不同,

32、在r902存在2个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902相互相同或者不同,

33、在r903存在2个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903相互相同或者不同,

34、在r904存在2个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904相互相同或者不同,

35、在r905存在2个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905相互相同或者不同,

36、在r906存在2个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906相互相同或者不同,

37、在r907存在2个以上的情况下,2个以上的r907相互相同或者不同。

38、n为0或1,

39、其中,

40、在n为0时,

41、r31与r32、r32与r33或者r33与r34中的一者为与*a键合的单键,r31与r32、r32与r33或者r33与r34中的另一者为与*b键合的单键,

42、选自并非与*a和*b键合的单键的r31~r34、r35~r38以及r311~r314中的1个为与*e键合的单键,

43、在n为1时,

44、r31与r32、r32与r33或者r33与r34中的一者为与*a键合的单键,r31与r32、r32与r33或者r33与r34中的另一者为与*b键合的单键,

45、r35与r36、r36与r37或者r37与r38中的一者为与*c键合的单键,r35与r36、r36与r37或者r37与r38中的另一者为与*d键合的单键,

46、选自并非与*a和*b键合的单键的r31~r34、并非与*c和*d键合的单键的r35~r38、r311~r314以及r315~r318中的1个为与*e键合的单键,

47、xe为氧原子或者硫原子,

48、ar31和ar32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30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30的杂环基,

49、l31~l33各自独立地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30的亚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30的二价杂环基。)

5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搭载了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子设备。

5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可以提供能够提高发光效率且长寿命化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搭载了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子设备。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27.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29.根据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4.根据权利要求1~3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5.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5~3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4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42.根据权利要求1~41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43.根据权利要求1~41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44.根据权利要求1~41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45.根据权利要求1~4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46.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47.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搭载了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总结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其中,发光区域(5)包含第一发光层(51)和第二发光层(52),第一发光层(51)中的第一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subgt;1</subgt;(H1)与第二发光层(52)中的第二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量T<subgt;1</subgt;(H2)满足下述数学式(数学式1A)的关系,空穴传输区域(6)包含的有机层的至少1层含有下述通式(EB1)所示的第三化合物。T<subgt;1</subgt;(H1)>T<subgt;1</subgt;(H2)…(数学式1A)

技术研发人员:丰岛弘明,增田哲也,高桥佑典,糸井裕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8
文档序号 : 【 40052189 】

技术研发人员:丰岛弘明,增田哲也,高桥佑典,糸井裕亮
技术所有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丰岛弘明增田哲也高桥佑典糸井裕亮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内容物填充系统的制作方法 距离图像摄像装置以及距离图像摄像方法与流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