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合线自动捆扎装置及自动收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缝合线自动捆扎装置及自动收紧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医疗领域中,以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外科手术的主流。腔镜手术中经常要对血管、胆管等组织进行闭合,再切断。
2、目前,腔镜下对血管和胆管等组织进行闭合手术,要么采用超声刀或电刀闭合,要么采用组织夹夹闭,要么采用缝线捆扎。超声刀或电刀仅适用于细小血管,对直径稍大的血管就存在闭合不全或闭合不牢的风险。采用组织夹时,在施夹前需对待闭合血管与周围组织进行彻底剥离,手术时间长,操作难度大,还存在组织夹术后脱落的风险。在腔镜手术中,缝合和打结对临床医生来说学习的曲线很长。腔镜手术中采用缝线捆扎的方式,缝线收紧和打结操作难度大,存在结扎不牢的风险,特别是像血管组织这种需要牢固结扎的情况尤其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合线自动捆扎装置及自动收紧装置,其可以自动对缝合线进行捆扎及收紧操作,使用方便安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3、第一方面,一种缝合线自动捆扎装置,包括装针臂和锁针臂,装针臂上设有用于安装缝合线针头的安装孔,锁针臂上设有用于安装具有通孔的缝合线尾部的安装槽,锁针臂内设有用于卡住缝合线针头的固定结构,还包括外套管,外套管上设有夹臂轴,装针臂和锁针臂均铰接在夹臂轴上,装针臂和锁针臂共同连接有用于驱动装针臂和锁针臂进行张合动作的推拉杆。固定结构采用任意对缝合线针头的预紧力大于安装孔对缝合线针头的预紧力的夹持结构或任意卡接结构均可,如将活动的锁销设置在缝合线针头上或者在缝合线针头上设置具有弹性的倒刺。控制推拉杆前后运动的方式采用手动或者现有技术中任意产生直线运动的装置均可,不做赘述。在装针臂和锁针臂均铰接在夹臂轴的状态下,安装孔与夹臂轴之间的距离等于安装槽与夹臂轴之间的距离。还包括缝合线,缝合线包括从头到尾依次设置的针头、线体、尾部,针头外壁上设有凹槽,尾部上设有用于供针头通过的通孔,线体上设有用于卡在通孔上的卡板,通过卡板的设置,能够对线体环绕形成的捆扎环的大小进行锁定。安装孔和安装槽侧面上分别设有用于供线体进入的过线槽,同时由于过线槽的设置,便于缝合线的针头撑开安装孔和便于缝合线的尾部撑开安装槽,当缝合线针头安装在安装孔内时,缝合线针头能够向过线槽两侧外微微撑开安装孔,从而更好地将缝合线固定在装针臂和锁针臂上。其作用为,通过装针臂和锁针臂的设置,能够将缝合线的针头和尾部分别安装在装针臂和锁针臂上,通过装针臂和锁针臂的合并动作使缝合线的针头穿过缝合线尾部的通孔并使缝合线的针头被锁定在锁针臂上,之后再通过装针臂和锁针臂的张开动作便可使缝合线的针头与装针臂分离,拉动锁针臂或者借助其它工具即可缩小线体环绕形成的圆圈,最后剪掉针头上多余线段即可完成对血管的捆扎。
4、进一步的,在从所述推拉杆与由装针臂和锁针臂构成的整体距离最近的位置使推拉杆朝远离由装针臂和锁针臂构成的整体的方向进行单向移动的过程中或在从所述推拉杆与由装针臂和锁针臂构成的整体距离最远的位置使推拉杆朝靠近由装针臂和锁针臂构成的整体的方向进行单向移动的过程中,,依次包括以下状态:
5、使装针臂和锁针臂之间处于张开状态的初始状态;
6、装针臂和锁针臂之间处于合并状态,且装针臂上背向锁针臂的侧壁与和锁针臂上背向装针臂的侧壁相互平行设置的伸入状态;
7、装针臂和锁针臂之间处于合并状态,且装针臂远离夹臂轴的一端与锁针臂远离夹臂轴的一端之间距离最小的锁针状态;
8、使装针臂和锁针臂之间处于张开状态的最终状态。其作用为,由于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减小捆扎装置的移动幅度,如果在到达需捆扎的血管后来回移动推拉杆不易控制捆扎装置的移动幅度,且向前推动推拉杆容易使捆扎装置深入人体从而对人体造成损伤,使推拉杆单向拉出移动即可完成装针臂与锁针臂进行开合动作的切换,操作简单且便于控制,不易损伤人体,推拉杆单向运动让器械的设计更简单。
9、进一步的,所述推拉杆上设有与夹臂轴平行设置且与推拉杆垂直设置的驱动轴,装针臂上设有用于供驱动轴移动的第一活动槽,锁针臂上设有用于供驱动轴移动的第二活动槽,
10、第一活动槽包括第一初始位、第一伸入位、第一锁针位、第一最终位,第二活动槽包括第二初始位、第二伸入位、第二锁针位、第二最终位;
11、在初始状态下,驱动轴既处于第一初始位上又处于第二初始位上,
12、在伸入状态下,驱动轴既处于第一伸入位上又处于第二伸入位上,
13、在锁针状态下,驱动轴既处于第一锁针位上又处于第二锁针位上,
14、在最终状态下,驱动轴既处于第一最终位上又处于第二最终位上。其作用为,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上各个位置的设置,使装针臂和锁针臂能够同步进行张合动作。
15、进一步的,在所述装针臂和锁针臂均位于夹臂轴上且驱动轴位于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内的状态下,第一初始位、第一伸入位、第一锁针位、第一最终位均沿推拉杆朝远离或靠近由装针臂和锁针臂构成的整体的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初始位、第二伸入位、第二锁针位、第二最终位均沿推拉杆朝远离或靠近由装针臂和锁针臂构成的整体的方向依次布置。其作用为,通过第一活动槽及第二活动槽上各个位置顺序的布置,便于仅靠推拉杆的单向移动就能实现装针臂与锁针臂的开合动作。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均呈由三段曲线相互弯折连接构成的u形状,
17、第一初始位和第一最终位分别位于第一活动槽的首尾两端上,第一伸入位位于第一初始位所在曲线与中间曲线的弯折连接处,第一锁针位位于第一最终位所在曲线与中间曲线的弯折连接处,
18、第二初始位和第二最终位分别位于第二活动槽的首尾两端上,第二伸入位位于第二初始位所在曲线与中间曲线的弯折连接处,第二锁针位位于第二最终位所在曲线与中间曲线的弯折连接处。
1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设于锁针臂上朝向装针臂的侧壁上,锁针臂上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的过针孔,锁销一端具有位于过针孔内的状态,锁销远离过针孔一端设有复位弹簧。其作用为,通过过针孔的设置,使缝合线的针头能够轻易穿过缝合线尾部上的通孔;通过复位弹簧的设置,使针头在经过过针孔时能够先将锁销推向复位弹簧,使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缝合线针头上的凹槽到达锁销处时,复位弹簧将锁销推入到缝合线针头上的凹槽内,从而达到锁定缝合线的针头的效果。
20、进一步的,所述锁针臂包括锁针座,安装槽、过针孔、锁销、复位弹簧均位于锁针座上,锁销包括锁销头和锁销杆,锁销头的外径小于锁销杆的外径,锁针座内设有用于容纳锁销和复位弹簧的锁销孔,锁销孔与过针孔之间连通有用于供锁销头通过的连接孔,连接孔的内径小于锁销杆的外径,连接孔的内径大于等于锁销头的内径,连接孔的长度小于锁销头的长度。其作用为,通过锁销头、连接孔、锁销孔尺寸的设计,使锁销头能够顺利进出过针孔。
21、第二方面,一种缝合线自动收紧装置,包括上述的一种缝合线自动捆扎装置,所述锁针臂包括锁定臂和收紧臂,收紧臂位于锁定臂与装针臂之间,安装槽设于收紧臂上,锁销设于锁定臂上;
22、在初始状态、伸入状态、锁针状态下,收紧臂均紧贴在锁定臂上,
23、在最终状态下,收紧臂与锁定臂处于张开状态。其作用为,通过收紧臂和锁针臂的设置,能够在缝合线的针头被锁销锁定后,使针头与缝合线的尾部进一步分离,达到收紧线体环绕形成的捆扎环的效果。
24、进一步的,所述推拉杆上设有与夹臂轴平行设置且与推拉杆垂直设置的驱动轴,装针臂上设有用于供驱动轴移动的第一活动槽,锁定臂上设有用于供驱动轴移动的第二活动槽,收紧臂上设有用于供驱动轴移动的第三活动槽,
25、第一活动槽包括第一初始位、第一伸入位、第一锁针位、第一最终位,第二活动槽包括第二初始位、第二伸入位、第二锁针位、第二最终位,第三活动槽包括第三初始位、第三伸入位、第三锁针位、第三最终位;
26、在初始状态下,驱动轴既处于第一初始位上又处于第二初始位和第三初始位上,
27、在伸入状态下,驱动轴既处于第一伸入位上又处于第二伸入位和第三伸入位上,
28、在锁针状态下,驱动轴既处于第一锁针位上又处于第二锁针位和第三锁针位上,
29、在最终状态下,驱动轴既处于第一最终位上又处于第二最终位和第三最终位上。其作用为,通过第一活动槽、第二活动槽和第三活动槽的设置,仅靠在装针臂、收紧臂、锁定臂上开槽,无需其它驱动装置,即可实现装针臂、收紧臂、锁定臂之间相互的开合动作,结构简单,便于小型化生产,生产成本低。
30、进一步的,在所述装针臂和锁针臂均位于夹臂轴上且驱动轴位于第一活动槽、第二活动槽和第三活动槽内的状态下,第一初始位、第一伸入位、第一锁针位、第一最终位均沿推拉杆朝远离或靠近由装针臂和锁针臂构成的整体的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初始位、第二伸入位、第二锁针位、第二最终位均沿推拉杆朝远离或靠近由装针臂和锁针臂构成的整体的方向依次布置,第三初始位、第三伸入位、第三锁针位、第三最终位均沿推拉杆朝远离或靠近由装针臂和锁针臂构成的整体的方向依次布置;
31、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均呈由三段曲线相互弯折连接构成的u形状,第三活动槽呈由三段曲线相互弯折连接构成的z形状,
32、第一初始位和第一最终位分别位于第一活动槽的首尾两端上,第一伸入位位于第一初始位所在曲线与中间曲线的弯折连接处,第一锁针位位于第一最终位所在曲线与中间曲线的弯折连接处,
33、第二初始位和第二最终位分别位于第二活动槽的首尾两端上,第二伸入位位于第二初始位所在曲线与中间曲线的弯折连接处,第二锁针位位于第二最终位所在曲线与中间曲线的弯折连接处,
34、第三初始位和第三最终位分别位于第三活动槽的首尾两端上,第三伸入位位于第三初始位所在曲线与中间曲线的弯折连接处,第三锁针位位于第三最终位所在曲线与中间曲线的弯折连接处,
35、在第一活动槽的主视视角上,在初始状态、伸入状态和锁针状态下,第二初始位所在曲线与第三初始位所在曲线重合,第二活动槽的中间曲线和第三活动槽的中间曲线重合,
36、在锁针状态下,第一锁针位、第二锁针位和第三锁针位重合,
37、在最终状态下,第一最终位所在曲线和第三最终位所在曲线重合。其作用为,通过第一活动槽、第二活动槽和第三活动槽之间各区段在不同状态下重合的设计,实现收紧臂与锁定臂的同步摆动及收紧臂与装针臂的同步摆动,便于完成缝合线针头的锁定和线体的收紧。
38、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39、1、通过装针臂和锁针臂的设置,能够将缝合线的针头和尾部分别安装在装针臂和锁针臂上,通过装针臂和锁针臂的合并动作使缝合线的针头穿过缝合线尾部的通孔并使缝合线的针头被锁定在锁针臂上,之后再通过装针臂和锁针臂的张开动作便可使缝合线的针头与装针臂分离,拉动锁针臂或者借助其它工具即可缩小线体环绕形成的圆圈,最后剪掉针头上多余线段即可完成对血管的捆扎;
40、2、由于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减小捆扎装置的移动幅度,如果在到达需捆扎的血管后来回移动推拉杆不易控制捆扎装置的移动幅度,且向前推动推拉杆容易使捆扎装置深入人体从而对人体造成损伤,使推拉杆单向拉出移动即可完成装针臂与锁针臂进行开合动作的切换,操作简单且便于控制,不易损伤人体;
41、3、通过收紧臂和锁针臂的设置,能够在缝合线的针头被锁销锁定后,使针头与缝合线的尾部进一步分离,达到收紧线体环绕形成的捆扎环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育,黄潇莹
技术所有人:成都爱瑞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