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水切结构、车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具体提供一种外水切结构、车门和车辆。
背景技术:
1、车门的外水切结构安装在车窗玻璃和车门外板之间。在车窗玻璃升降过程中,外水切结构能够有效切除车窗玻璃表面的水滴、水雾及灰尘,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美观作用。
2、随着车辆造型的不断演变,为了提升外观的一致性,外水切结构的设置形式越来越多的采用隐藏式。相关技术中,隐藏式外水切结构设计复杂且用料较多,导致生产成本高且整体结构的强度较差。此外,隐藏式外水切结构的固定方式通常是通过车门外板和车窗玻璃之间的夹持力来实现的。然而,由于隐藏式外水切结构缺乏车门框架的支撑,在车门开启和关闭时,车窗玻璃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振动。这种振动不仅影响外水切结构与车门外板连接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车门的密封效果,还可能引发噪音问题,影响用户的驾驶体验。
3、鉴于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外水切结构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外水切结构,其安装于车辆的车门上,所述外水切结构包括:
3、主体部;
4、第一唇边,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唇边用于与所述车门的玻璃抵接,所述第一唇边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唇边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形成有限位面;
5、锁紧件,其穿过所述主体部,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锁紧件抵接,以限制所述锁紧件转动。
6、可选地,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7、第二唇边,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唇边用于与所述玻璃抵接,所述第二唇边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
8、凸起部,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缓冲空间内,所述第二唇边产生形变时能够与所述凸起部抵接。
9、可选地,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10、缓冲件,其设置于所述缓冲空间内,所述缓冲件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唇边和所述凸起部抵接。
11、可选地,所述缓冲件为圆柱状。
12、可选地,所述缓冲件为中空设置。
13、可选地,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14、第三唇边,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唇边用于与所述车门抵接。
15、可选地,所述缓冲件的外表面还与所述第三唇边抵接。
16、可选地,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17、加强板,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
18、可选地,所述加强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单元不在同一平面内。
19、在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门,包括:
20、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外板相连的车门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玻璃,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玻璃之间形成有间隙;
21、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间隙内。
22、可选地,所述外水切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车门外板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轮廓不同。
23、在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
24、方案1.一种外水切结构,其安装于车辆的车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包括:
25、主体部;
26、第一唇边,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唇边用于与所述车门的玻璃抵接,所述第一唇边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唇边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形成有限位面;
27、锁紧件,其穿过所述主体部,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锁紧件抵接,以限制所述锁紧件转动。
28、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29、第二唇边,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唇边用于与所述玻璃抵接,所述第二唇边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
30、凸起部,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缓冲空间内,所述第二唇边产生形变时能够与所述凸起部抵接。
31、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32、缓冲件,其设置于所述缓冲空间内,所述缓冲件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唇边和所述凸起部抵接。
33、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圆柱状。
34、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中空设置。
35、方案6.根据方案3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36、第三唇边,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唇边用于与所述车门抵接。
37、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外表面还与所述第三唇边抵接。
38、方案8.根据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39、加强板,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
40、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单元不在同一平面内。
41、方案10.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42、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外板相连的车门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玻璃,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玻璃之间形成有间隙;
43、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间隙内。
44、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车门外板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轮廓不同。
45、方案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方案10或11所述的车门。
4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外水切结构将缓冲功能和限位功能集成到一个唇边结构中,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外水切结构与车门连接的稳定性,减少了所需的部件数量,简化了结构设计,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节省材料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外水切结构的加强板沿其宽度方向设置了多个弯曲部,这些弯曲部形成了一种非平面的结构布局,这种布局有助于使弯曲部将外部施加的力以不同的方式分散到加强板的不同区域,因此,这种结构增强了加强板的强度,进而增强了外水切结构的整体强度。
47、本申请提供的车门,其玻璃和车门外板之间不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还具有更好的缓冲性能,这样就能减少玻璃与车门外板之间的冲击,从而降低玻璃的损伤风险。这种设计优化了车门的性能,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车门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
48、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其包括上述车门,因此,该车辆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车门的稳定性和密封效果,从而增强了车辆的耐用性和驾驶舒适性,使得该车辆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外水切结构,其安装于车辆的车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圆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中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外表面还与所述第三唇边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切结构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单元不在同一平面内。
10.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外水切结构、车门和车辆,旨在解决外水切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外水切结构包括:主体部;第一唇边,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唇边用于与所述车门的玻璃抵接,所述第一唇边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唇边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形成有限位面;锁紧件,其穿过所述主体部,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锁紧件抵接,以限制所述锁紧件转动。本申请提供的外水切结构将缓冲功能和限位功能集成到一个唇边结构中,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外水切结构与车门连接的稳定性,减少了所需的部件数量,简化了结构设计,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节省材料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朱先祥,蒋超,肖谦,邢宪才,万文钦,邝文峰,叶刚,王丰,董野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8
技术研发人员:朱先祥,蒋超,肖谦,邢宪才,万文钦,邝文峰,叶刚,王丰,董野峰
技术所有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