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

2025-04-19 14:40:01 244次浏览

技术特征:

1.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连续变换输出装置(30)还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包括壳主体(311)、中框(312)和盖(313),所述壳主体(311)包括第一内腔和分别设于第一内腔两侧并均与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中框(312)扣合于壳主体(311)上并至少封闭所述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盖(313)扣合于中框(312)上封闭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被中框(312)分隔为两个部分,所述太阳轮(321)位于第一内腔近输出转接盘(40)一侧的部分中,所述主传动齿轮(323)位于第一内腔近主动力输入装置(10)一侧的部分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力输入装置(10)包括主驱动件(11)、第一传动齿轮(12)和第一深沟球轴承(13),所述主驱动件(11)包括主驱动轴(111),所述主驱动轴(111)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并与第一传动齿轮(12)固定后,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13)固定主驱动轴(111)轴线位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和主传动齿轮(323)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位于第一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力输入装置(20)包括辅助驱动件(21)、第二传动齿轮(22)和第二深沟球轴承(23),所述辅助驱动件(21)包括辅助驱动轴(211),所述辅助驱动轴(211)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并与第二传动齿轮(22)固定后,通过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23)固定辅助驱动件(21)轴线位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和辅助传动齿轮(325)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2)位于第二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326)和行星架偏轴(327)均至少设有两个,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行星轮(326)分别套设于对应的行星架偏轴(32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各行星轮(326)环绕于太阳轮(321)周围呈等角度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连续变换输出装置(30)还包括第三深沟球轴承(324)和第四深沟球轴承(3211),所述太阳轮轴(322)近主动力输入装置(10)的一端通过第三深沟球轴承(324)固定,另一端通过第四深沟球轴承(3211)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连续变换输出装置(30)包括外部轴承(329)、连续输出轴(3210)和第五深沟球轴承(32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自适应转动装置(50)通过调整桨叶(60)的姿态实现桨叶(60)末端至桨叶(60)转轴中心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动力输入装置(10)和辅助动力输入装置(20)顺时针旋转时,所述转速连续变换输出装置(30)的输出端为逆时针减速转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比连续可调的水空两用推进器,包括:主动力输入装置;辅助动力输入装置;转速连续变换输出装置,输入端分别连接主动力输入装置和辅助动力输入装置;依次连接的输出转接盘、叶片自适应转动装置和桨叶,输出转接盘的输入端连接至转速连续变换输出装置的输出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采用可变半径的桨叶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力输入装置、辅助动力输入装置和转速连续变换输出装置,推进器的速比连续可调,可以提供比一般动力机构更宽的扭矩范围,能够快速的切换两种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窦丽华,赵祥丹,丁玉隆,何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济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文档序号 : 【 39999281 】

技术研发人员:窦丽华,赵祥丹,丁玉隆,何斌
技术所有人:同济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窦丽华赵祥丹丁玉隆何斌同济大学
车辆控制方法、车辆控制器、车辆、介质和程序产品与流程 一种高精度数控链条校正机及其校正方法与流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