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其他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及其制备方法

2025-04-15 14:40:02 324次浏览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其特征在于,该防污表面由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表面的电极材料和电极材料表面的低表面能防污表层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其特征在于,氟化物离子交换膜为聚四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离子交换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表面能材料为氟聚合物、硅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聚环氧化物、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醚醚酮、聚乙烯醇、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材料为金属及其合金、碳基材料、mxenes、过渡金属硫化物、黑磷、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氧化物、金属/碳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钙钛矿材料、导电墨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为铜、银、金、铝、铜、镍、铂或钯;碳基材料为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碳黑、活性炭或碳纤维;mxenes为ti3c2、ti2c、v2c、nb2c、mo2c、ti4n3或ti2n;导电高分子材料为聚苯胺、聚吡咯或聚噻吩;导电氧化物为氧化锌、氧化铁或氧化铟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膜单体为苯乙烯、乙烯基苯、二乙烯苯、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氯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基酯、乙烯基吡啶、丙烯酸、四氟乙烯、全氟磺酸乙烯基醚、全氟乙丙烯、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离子交换膜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偶氮二异丁腈、过硫酸钾、苯基二氮烷、过氧化氢、紫外光引发剂、过氧化物、红外光引发剂、辐射引发剂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离子交换膜交联剂为二乙烯苯、乙烯基三甲基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甲基丙烯酸甲酯、四氢呋喃多官能团单体、三甲基丙烯酸三甲氧基硅烷、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烯丙基单体、甲基丙烯酸交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电仿生动态驱离防污表面及其制备方法。该防污表面以鲸豚类皮肤的动态表皮结构为仿生原型,可以在外部电刺激作用下模仿鲸豚皮肤的可逆宏观机械变形和微观流体扰动,有效阻止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所述防污表面由离子交换膜、电极和低表面能的防污表层材料制备而成。由于该防污表面基于离子迁移效应构建,因此表面能够在超低电压(<3V)下实现优异的的变形性能。该防污表面属于纯物理防生物污损,避免了生化试剂对环境的危害。离子迁移驱动的防污机制允许动态控制防污效果,通过调节电压和电流来优化不同环境下的防污性能。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需要自适应防污能力的高科技设备和环境敏感区域,如海洋探测和海洋运动设备。

技术研发人员:田丽梅,窦海旭,赵杰,易要贞,宋凌杰,邵艳龙,孙霁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8
文档序号 : 【 40050284 】

技术研发人员:田丽梅,窦海旭,赵杰,易要贞,宋凌杰,邵艳龙,孙霁宇
技术所有人:吉林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田丽梅窦海旭赵杰易要贞宋凌杰邵艳龙孙霁宇吉林大学
一种噻吩醌并杂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