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及海流能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板体(22)依次叠放设置,设定板体(22)的数量为m,m≥2,m个所述板体(22)得以围成m-1层所述发电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1)的断面为半圆形结构,两个所述凹槽(221)围成的所述通道(222)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通道(222)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球体(224)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2)上端面的所述凹槽(221)和所述板体(22)下端面的凹槽(221)交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1)还包括密封盖(14),所述密封盖(14)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一(11),所述密封盖(14)得以将所述发电组件(2)密封安装于所述壳体一(11)内;所述密封盖(14)上套设有密封圈(15),所述密封圈(15)用于提高所述密封盖(14)和所述壳体一(11)连接的密封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2)为弹性钢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二(21)为两个中空结构的半圆柱体组装形成,所述半圆柱体内设有多个限位件,其中一个所述板体(22)上设有与多个所述限位件相匹配的多个限位块,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适于卡接于所述限位槽内,用于限定所述通道(222)的朝向与所述弹性件(12)的弹性方向一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4)上设有两个导线孔(141),连接所述电极片(223)的导线得以穿过所述导线孔(141)连接所述电极片(223),所述导线用于将所述发电组件(2)产生的电能输出。
9.一种海流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海流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所述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用于将海流能转化为电能,所述储能装置得以将转化后的电能进行储存并对其他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海流能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一种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包括收集组件以及发电组件。收集组件包括壳体一、弹性件以及底座,弹性件适于带动壳体一以底座为摆心进行摆动。发电组件包括壳体二以及至少两个板体,壳体二安装于壳体一内,两个板体叠放安装于壳体二内。两个板体上相对应的两个凹槽得以围成通道,通道内的四个电极片得以沿着凹槽的长度方向分成两组;球体得以沿着通道进行往复滚动,使得通道内的两组电极片上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由此产生电位差并向外输出电能。本发明通过用涡激振动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在水下收集海流能,能够有效地将海流能转化为电能输出,输出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杰,张宇,徐敏义,王中林,范明礼,吴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蓝色能源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杰,张宇,徐敏义,王中林,范明礼,吴波
技术所有人:广州蓝色能源研究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