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宫内膜癌预测模型以及子宫内膜癌诊断试剂盒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诊断试剂盒,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子宫内膜癌预测模型以及子宫内膜癌诊断试剂盒和应用。
背景技术:
1、子宫内膜癌(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内膜癌发生率持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内膜癌新发病例约7.77万,发病率从2000年到2018年增长了3.4%。大多数内膜癌患者因出现异常出血等症状而得到确诊和治疗,但仍有20%的患者由于症状隐匿而难以被发现。早期内膜癌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被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的内膜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ⅲ期及ⅳ期)内膜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有10-60%。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内膜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治疗难度和风险、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早期筛查是内膜癌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途径之一。
2、癌症筛查,是指借助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从大量无症状的“健康”人群中筛选出肿瘤高危群体或者肿瘤阳性患者的过程,因此筛查技术需要同时满足“取样微创或无创、阳性预测值高、经济简便”这三个基本条件。然而,目前临床常用于内膜癌诊断的血清糖类抗原检测、经阴道超声检查及刮宫/子宫内膜活检技术均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无法用以开展筛查工作。内膜癌早期血液中的糖类抗原浓度很低,血清糖类抗原检测的灵敏度较低。经阴道超声检查是通过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信号等影像特征的筛查手段,具有无创、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特点。然而,由于阴道超声尚无统一判断标准,且诊断受到操作者主观评判及仪器误差的影响,导致其特异性仅有51.5%。多数具有高危因素或典型症状的患者最终需通过宫腔镜检查及刮宫术等有创途径获得足量内膜样本并进行病理检查来确诊子宫内膜癌。然而,这类操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及侵入性,诸如麻醉风险、下腹部疼痛、出血、子宫穿孔及过度水化综合征等风险增加,导致其难以作为筛查手段在门诊或体检环境下开展。更重要的是,即使是绝经后阴道出血这样的高危人群,最后也仅有不到10%的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而超过90%患者的异常出血症状是由功能性原因或良性病变所引起,这些不必要的有创操作对女性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经济都带来了巨大负担。迄今临床尚缺乏有效的内膜癌筛查技术,探索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取样无创或微创、阳性预测值高、经济简便的筛查方法,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及可推广性,成为推动子宫内膜癌筛查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3、子宫内膜微量组织学检查:是用内膜取样器采取子宫内膜微量组织样本,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诊断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手术,在门诊即可完成,但其对采样要求较高,需较全面地取得子宫内膜组织样本,包括双侧宫角,如取材不足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而且对病理科医师的诊断能力要求较高,故该检测技术在临床实际推广较为缓慢,很多病理科医师拒绝使用。
4、血清ca125、ca153、ca199、cea、scc、afp、he4、frt以及ast、alp、ck、ldh、alt、ggt检测:血清中的这些指标仅ca125、he4具有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参考价值,其余均非子宫内膜癌特异性标志物,即使是ca125和he4也并非子宫内膜癌特异表达,在卵巢癌等其他肿瘤中它们也会出现高表达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子宫内膜癌预测模型以及子宫内膜癌诊断试剂盒和应用。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膜癌高危人群及生物标志物谱针对子宫内膜癌预测模型,包括测定以下生物标志物宫腔细胞悬液上清含量的试剂:ca125、ca153、ca199、cea和scc。
3、作为一个优选例,包含操作说明书,所述操作说明书记载有以下内容:
4、收集ca125、ca153、ca199、cea和scc含量的值;将以上值代入评分模型;
5、logit(p)=-3.889+0.05702×scc_tissue+0.03793×cea_tissue-0.0001363×ca125_tissue+0.04379×ca153_tissue-0.00001058×ca199_tissue
6、如果p>0.598,则诊断患者可能患有子宫内膜癌;否则,预测患者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7、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标志物组合试剂在制备预测子宫内膜癌的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生物标志物由ca125、ca153、ca199、cea和scc组成,生物标志物的待测样本为宫腔细胞悬液上清含量的试剂。
8、作为一个优选例,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待测样本为内膜癌高危人群的宫腔细胞悬液上清含量的试剂。
9、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测子宫内膜癌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含有生物标志物组合试剂,所述生物标志物由ca125、ca153、ca199、cea和scc组成,生物标志物的待测样本为宫腔细胞悬液上清含量的试剂。
10、作为一个优选例,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待测样本为内膜癌高危人群的宫腔细胞悬液上清含量的试剂。
11、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标志物组合试剂在制备区分子宫内膜癌与内膜良性病变的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生物标志物由scc、cea、ca199、ca153和ca125组成,生物标志物的待测样本为宫腔细胞悬液上清含量的试剂。
12、作为一个优选例,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待测样本为内膜癌高危人群的宫腔细胞悬液上清含量的试剂。
13、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分子宫内膜癌与内膜良性病变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含有生物标志物组合试剂,所述生物标志物由scc、cea、ca199、ca153和ca125组成,生物标志物的待测样本为宫腔细胞悬液上清含量的试剂。
14、作为一个优选例,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待测样本为内膜癌高危人群的宫腔细胞悬液上清含量的试剂,包含操作说明书,所述操作说明书记载有以下内容:
15、收集ca125、ca153、ca199、cea和scc含量的值;将以上值代入评分模型;
16、logit(p)=-3.889+0.05702×scc_tissue+0.03793×cea_tissue-0.0001363
17、×ca125_tissue+0.04379×ca153_tissue-0.00001058×ca199_tissue
18、如果p>0.598,则诊断患者可能患有子宫内膜癌;否则,预测患者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19、本发明优点在于:为填补子宫内膜癌筛查技术空白,开创了一种“宫腔微量细胞悬液上清检测”方法,并基于该检测方法,发现了ca125、ca153、ca199、cea、scc在内膜癌组宫腔微量细胞悬液上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内膜良性病变组,具有预测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以ca125、ca153、ca199、cea、scc宫腔细胞悬液上清检测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子宫内膜癌风险预测模型,开发出子宫内膜癌筛查诊断试剂盒,在子宫内膜癌筛查和诊断领域表现出良好地临床应用潜能。本发明建立了子宫内膜癌预测模型,解决了子宫内膜癌筛查领域的瓶颈问题,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和筛查意义重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研发人员:万小平,高昆
技术所有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