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5-02-13 17:20:06 498次浏览
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临床护理,具体为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普外科手术中,灌肠是常见的准备步骤,旨在清洁患者的肠道以便手术顺利进行。然而,传统的灌肠操作存在一些显著不足,影响了操作的效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2、首先,传统灌肠过程中,有些病人对灌肠的刺激耐受性差且不配合, 往往在灌肠液刚灌入肠道就产生强烈的便意而屡屡排出灌肠液,因此灌肠时,所需要的温度需要符合患者肠道温度,但现有技术中灌肠液的温度调节往往依赖于手动操作,这不仅耗时费力,而且难以精准控制温度,导致灌肠液温度不稳定,可能引起患者不适,甚至影响灌肠效果。现有技术中,虽然有些设备能够对灌肠液进行加热,但其加热效果和温度控制仍有待提高,无法实时监测和调整温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其次,传统灌肠管在插入过程中,容易因与肠道内壁摩擦力过大而导致患者不适,甚至可能造成内壁损伤。同时,灌肠管的插入深度和角度的控制也较为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和不确定性,影响了灌肠的效率和安全性。

4、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灌肠过程中舒适性与效率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盒、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带动杆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锥形块,所述锥形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带动杆的外壁中部安装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通过板,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通过板,所述第一连接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块,所述操作块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操作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安装有多个电池,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源连接总成,所述承载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加热棒,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涂抹组件。

3、优选的,所述涂抹组件包括管路接口,所述管路接口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盒的顶部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多个流道,所述第一连接盒的顶部一侧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海绵。

4、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带动杆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盒的内壁一侧,多个所述齿轮为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盒与第二连接盒的一侧通过合页相连接。

5、优选的,所述限位环、锥形块均采用丁腈橡胶材质。

6、优选的,所述第一通过板与第二通过板的对角一侧均开设有通过槽,所述第一通过板、第二通过板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

7、优选的,所述显示屏与电池为电性连接,所述加热棒与电池为电性连接,所述马达与电池为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连接总成与电池通过管路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盒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透温孔。

9、优选的,所述弹簧设置在活塞的顶部,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盒和第二连接盒的内壁附着有铝箔层。

11、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发明的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时,首先通过电池供能启动马达,马达通过其输出端带动带动杆旋转,带动杆上的多个齿轮啮合连接,使得两侧的锥形块和带动杆向相反的角度旋转,从而通过限位环、锥形块与灌肠管外壁的摩擦,实现自动控制灌肠管深入的效果。带动杆中部安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灌肠液的温度,并通过蓝牙模块传输数据,温度数据显示在操作块上的显示屏上,方便医护人员及时进行调整。第一连接盒和第二连接盒内壁附着的铝箔层在加热棒通过透温孔加热时有效保持温度,提高灌肠液的温度。灌肠管通过连接盒时,通过手动拉动拉环带动活塞上抬,产生负压效果,使管路接口连接的润滑液排入流道并接触海绵。在灌肠管通过时,海绵受到挤压,润滑液自动涂抹在灌肠管上,减少摩擦,确保灌肠管顺利通过。弹簧在非拉动状态下始终推动活塞密封流道顶部,当完成一次灌肠管润滑后,可以打开第一连接盒与第二连接盒,取下海绵与灌肠管,完成清洁后即可进行下一次润滑使用,保证安全性。通过合页将第一连接盒与第二连接盒固定连接,确保整体装置稳固。

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在第一连接盒和第二连接盒内壁附着铝箔层,并在连接盒内部设置加热棒和透温孔,有效保持灌肠液的温度,确保灌肠液在进入患者体内时达到适宜的温度。2、本发明通过带动杆中部安装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灌肠液温度,并通过蓝牙模块传输数据,显示在操作块上的显示屏上,使医护人员能够随时监控和调整温度,提高了灌肠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度。3、本发明通过设置管路接口、流道、拉杆、活塞和海绵组成的涂抹组件,实现了灌肠管在通过连接盒时的自动润滑,减少了灌肠管与内壁的摩擦,提高了使用的顺畅性和患者的舒适度。4、本发明通过马达驱动带动杆及其上的齿轮、锥形块和限位环,能够自动控制灌肠管的深入角度和长度,使得操作更加精准,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提升了灌肠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盒(1)、第二连接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盒(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马达(3),所述马达(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带动杆(4),所述带动杆(4)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轮(5),所述带动杆(4)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锥形块(6),所述锥形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7),所述带动杆(4)的外壁中部安装有多个温度传感器(8),所述第一连接盒(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通过板(9),所述第一连接盒(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通过板(11),所述第一连接盒(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块(12),所述操作块(12)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显示屏(13),所述操作块(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承载板(16),所述承载板(16)的顶部安装有多个电池(15),所述承载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源连接总成(14),所述承载板(16)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加热棒(17),所述第一连接盒(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涂抹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组件包括管路接口(19),所述管路接口(19)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盒(1)的顶部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盒(1)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多个流道(20),所述第一连接盒(1)的顶部一侧滑动连接有拉杆(22),所述拉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21),所述拉杆(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24),所述第一连接盒(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弹簧(23),所述第一连接盒(1)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海绵(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带动杆(4)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盒(2)的内壁一侧,多个所述齿轮(5)为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盒(1)与第二连接盒(2)的一侧通过合页(10)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7)、锥形块(6)均采用丁腈橡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过板(9)与第二通过板(11)的对角一侧均开设有通过槽,所述第一通过板(9)、第二通过板(11)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13)与电池(15)为电性连接,所述加热棒(17)与电池(15)为电性连接,所述马达(3)与电池(15)为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连接总成(14)与电池(15)通过管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盒(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透温孔(18)。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3)设置在活塞(24)的顶部,所述活塞(24)滑动连接在第一连接盒(1)的内壁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盒(1)和第二连接盒(2)的内壁附着有铝箔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临床护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普外科灌肠用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盒、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带动杆的外壁两侧均设置有锥形块,所述锥形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带动杆的外壁中部安装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通过板,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通过板。通过在第一连接盒和第二连接盒内壁附着铝箔层,并在连接盒内部设置加热棒和透温孔,有效保持灌肠液的温度,确保灌肠液在进入患者体内时达到适宜的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黄楚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文档序号 : 【 40125591 】

技术研发人员:黄楚靓
技术所有人: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黄楚靓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微环境调控的金属-多酚纳米网络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高稳定性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