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设置有床板(1),所述床板(1)的内部贯穿有调节杆(2),且调节杆(2)的两端均套设有活动块(3),所述活动块(3)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4),且活动块(3)外侧的床板(1)上开设有通槽(5),并且活动块(3)通过通槽(5)和床板(1)组成滑动结构,所述支撑板(4)的上方活动设置有训练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的两端设置有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槽,且调节杆(2)和活动块(3)为螺纹连接,所述训练板(6)和支撑板(4)组成转动结构,且训练板(6)的侧面为弧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含有固定于连接轴(9)底部的活动盒(10),且活动盒(10)的内部固定有分隔板(11),并且活动盒(10)的上端左侧等间距开设有固定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盒(10)的下端右侧为敞开结构,且活动盒(10)的两端均与固定盒(7)的内壁贴合滑动,并且活动盒(10)的顶部和底部均匀固定盒(7)的内顶面和内底面贴合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气机构包含有固定于固定盒(7)两侧的第一输气管(14),且第一输气管(14)远离固定盒(7)的一端连接有活动筒(15),并且固定盒(7)通过第一输气管(14)和活动筒(15)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筒(15)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杆(16),且支撑杆(16)的顶部通过滑轨滑动设置在床板(1)的下端面,并且活动筒(15)的另一端贯穿有引导杆(17),而且活动筒(15)和支撑板(4)为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杆(17)的一端固定有活塞块(18),且引导杆(17)和活动筒(15)为滑动连接,并且引导杆(17)的外侧缠绕有使其复位的弹簧,同时引导杆(17)的另一端与训练板(6)的下端面贴合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气机构包含有设置在连接轴(9)外侧的输气孔(19),且连接轴(9)为内空设置,并且连接轴(9)的两端分别与活动盒(10)的上端和套块(20)相互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块(20)套设于连接轴(9)的外侧,且套块(20)和连接轴(9)为转动连接,并且套块(20)的两侧均与第二输气管(21)的一端固定连接,同时第二输气管(21)和第一输气管(14)均为软管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气管(21)的另一端穿过床板(1)的内部与训练板(6)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套块(20)通过第二输气管(21)和训练板(6)的内部相互连通,并且训练板(6)为内空设置,同时训练板(6)的内侧均匀预留有出气孔(2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的内部贯穿有调节杆,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活动设置有训练板;包括:固定盒,固定于所述床板的下方,所述固定盒上方的床板上安装有电动机,所述连接轴的底部连接有调节组件;第一输气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盒的两侧,两组所述第一输气机构呈交替式输气,所述连接轴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输气机构。该乳腺癌术后临床康复装置,能够辅助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手臂的训练操作,避免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患处进一步损伤,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对患者手部与训练装置接触的位置进行透气处理,避免长时间使用产生汗液影响舒适度以及训练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刘哲铭,刘家惠,刘小芝,崔乐,龚益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刘哲铭,刘家惠,刘小芝,崔乐,龚益平
技术所有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