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发热体以及气溶胶生成制品、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雾化,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磁发热体以及气溶胶生成制品、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气溶胶生成系统是指将存储的雾化介质通过加热或超声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系统。可雾化的雾化介质一般包括液体、凝胶、膏体或固体的气溶胶生成基质。
2、对于具有液体、凝胶或膏体形态的雾化介质,一般采用锅状发热体来盛装并进行加热。雾化介质与锅状发热体的内表面接触,锅状发热体发热后将热量传递给雾化介质,进而加热锅状发热体中的雾化介质。然而,锅状发热体内的雾化介质需要一定的升温时间,因而在抽吸之初,雾化介质不能即刻出烟,出烟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电磁发热体、具有该电磁发热体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和气溶胶生成系统以及该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磁发热体,用于在磁场中发热以加热雾化介质,所述电磁发热体具有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表面,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之间形成有在所述电磁发热体的纵向延伸的间隙空间。
3、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5mm。
4、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具有亲液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包括平面,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的所述平面相互平行或呈夹角。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包括弧面,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的所述弧面的轴线相互平行或呈夹角。
7、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在纵向上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在一起。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包括中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部的纵向两端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和/或所述下部的有效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中部的有效横截面积。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部的有效横截面积为所述上部或所述下部的有效横截面积的10%~30%。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和/或所述下部包括向所述间隙空间外凸出的至少一个凸出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由感受器材料制成,或者,
12、所述电磁发热体包括发热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层的外表面的均热层,所述均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发热层的导热系数。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片状本体,所述两个片状本体相对的面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所述两个片状本体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间隙空间;
14、所述间隙空间在所述电磁发热体的纵向上的至少一端具有第一开口,和/或,所述间隙空间在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横向上的至少一端具有第二开口。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还包括与所述两个片状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16、所述间隙空间在所述电磁发热体的纵向一端具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片状本体连接并遮挡部分所述第二开口。
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容器中的电磁发热体;
19、所述电磁发热体被配置为在加热时能够在所述容器中活动。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与所述容器的内壁之间至少部分间隔设置。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器中的雾化介质,所述电磁发热体部分外露于所述雾化介质。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还包括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中的多孔体。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磁场产生洛伦兹力而在所述容器中振动。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的至少一个振动方向与所述容器的轴向平行。
25、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电磁发热体在未加热前的某一位置为初始位置;
26、以所述电磁发热体处于振动而未抽吸阶段时,所述某一位置在振动方向上的两个极限位置之间的中心位置为振动中心位置;
27、所述电磁发热体被配置为,所述初始位置低于所述振动中心位置。
2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
29、如上述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以及
30、感应线圈,与所述电磁发热体耦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磁场。
3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32、在第一阶段,提供使感应线圈以预设的第一功率加热的电力,使与所述感应线圈耦合的电磁发热体的温度上升或维持在预设的雾化温度,并使所述电磁发热体产生振动;
33、在第二阶段,提供使所述感应线圈以波动变化的第二功率加热的电力;
34、在第三阶段,提供使所述感应线圈以逐渐减小的第三功率加热的电力。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在所述第二阶段呈现振动状态,所述电磁发热体在所述第二阶段的振动频率小于在所述第一阶段的振动频率。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为恒定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包括周期波动性功率,所述周期波动性功率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恒定功率。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功率的最大值小于所述周期波动性功率的最大值,且大于所述周期波动性功率的最小值。
38、实施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磁发热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之间能够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流传热,可以快速雾化间隙空间中的雾化介质,提高出烟速度;此外,电磁发热体在加热时能够在容器中运动,能够起到搅拌雾化介质的作用,使得雾化介质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快速破裂释放出大量烟雾。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发热体,用于在磁场中发热以加热雾化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具有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表面(1212),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1212)之间形成有在所述电磁发热体(12)的纵向延伸的间隙空间(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1212)之间的距离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1212)具有亲液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1212)包括平面,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1212)的所述平面相互平行或呈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1212)包括弧面,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1212)的所述弧面的轴线相互平行或呈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1212)在纵向上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包括中部(12b)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部(12b)的纵向两端的上部(12a)和下部(12c),所述上部(12a)和/或所述下部(12c)的有效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中部(12b)的有效横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12b)的有效横截面积为所述上部(12a)或所述下部(12c)的有效横截面积的10%~3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12a)和/或所述下部(12c)包括向所述间隙空间(120)外凸出的至少一个凸出部(1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由感受器材料制成,或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片状本体(121),所述两个片状本体(121)相对的面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1212),所述两个片状本体(121)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间隙空间(12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还包括与所述两个片状本体(12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还包括第二连接部(124),所述第二连接部(124)与所述片状本体(121)连接并遮挡部分所述第二开口(1202)。
14.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11)以及设置于所述容器(11)中的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发热体(1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与所述容器(11)的内壁之间至少部分间隔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磁场产生洛伦兹力而在所述容器(11)中振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的至少一个振动方向与所述容器(11)的轴向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
21.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2.一种加热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在所述第二阶段呈现振动状态,所述电磁发热体(12)在所述第二阶段的振动频率小于在所述第一阶段的振动频率。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为恒定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包括周期波动性功率,所述周期波动性功率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恒定功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功率的最大值小于所述周期波动性功率的最大值,且大于所述周期波动性功率的最小值。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发热体以及气溶胶生成制品、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电磁发热体具有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表面,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之间形成有在所述电磁发热体的纵向延伸的间隙空间。本发明还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容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容器中的电磁发热体。所述电磁发热体被配置为在加热时能够在所述容器中活动。电磁发热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之间能够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流传热,可以快速雾化间隙空间中的雾化介质,提高出烟速度。电磁发热体在容器中运动,能够起到搅拌雾化介质的作用,使得雾化介质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快速破裂释放出大量烟雾。
技术研发人员:刘滔文,王帅,邱水伟,周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沃德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8
技术研发人员:刘滔文,王帅,邱水伟,周宏明
技术所有人:沃德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