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总线交换仿真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尤其涉及一种总线交换仿真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的存储空间和网络资源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能够对现有的存储系统或网络系统进行扩展,pcie交换芯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cie交换芯片用于按照用户需求进行pcie总线扩展,因此,如何对pcie交换芯片进行开发和设计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
2、在相关技术中,为了确保最终开发得到的pcie交换芯片的功能和性能等符合用户的设计要求,通常搭建基于pcie的物理仿真环境,芯片仿真系统通过仿真主机接口总线与主机端连接,通过仿真适配器与真实pcie交换板卡和真实物理设备连接。
3、但是,在芯片仿真建模领域,物理仿真不仅成本高,且仿真过程中需要对物理设备进行调试,降低了仿真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总线交换仿真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仿真成本高且效率低等缺陷。
2、本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总线交换仿真系统,包括:芯片仿真设备、总线交换仿真设备和若干个仿真端节点;
3、所述芯片仿真设备用于向所述总线交换仿真设备发送总线请求;
4、所述总线交换仿真设备用于接收所述芯片仿真设备发送的总线请求,并获取端口拓扑配置表,根据所述端口拓扑配置表和所述总线请求表征的请求信息,确定所述总线请求的目标下行端口,通过所述目标下行端口将所述总线请求发送至对应的仿真端节点;
5、所述仿真端节点用于响应所述总线请求,得到所述总线请求的响应结果,以根据所述总线请求的响应结果,确定总线交换仿真结果。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线交换仿真设备,包括:
7、仿真总线交换初始化模块,用于按照用户仿真需求,创建端口拓扑配置信息,按照所述端口拓扑配置信息,在顶层配置模块注册仿真端口配置;
8、仿真总线交换拓扑配置模块,用于从所述顶层配置模块读取仿真端口配置注册信息,根据所述仿真端口配置注册信息的分析结果,生成并缓存端口拓扑配置表;
9、上行端口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仿真总线交换拓扑配置模块缓存的端口拓扑配置表包括上行端口配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端口拓扑配置表进行上行端口的初始化配置;
10、下行端口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仿真总线交换拓扑配置模块缓存的端口拓扑配置表包括下行端口配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端口拓扑配置表进行下行端口的初始化配置;
11、仿真总线交换寻址模块,用于接收芯片仿真设备发送的总线请求,在所述端口拓扑配置表中查询所述总线请求的请求信息所对应的目标下行端口,通过所述目标下行端口将所述总线请求发送至对应的仿真端节点;
12、其中,所述端口拓扑配置表包括各业务端口的总线标识符组合、端口类型、设备配置空间、设备内存空间和设备参数,所述总线请求的请求信息至少包括总线标识符组合。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总线交换初始化模块,还用于:
14、获取仿真配置文件;其中,所述仿真配置文件至少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设备所在总线域个数、上行端口个数、下行端口个数、上行端口名称和下行端口名称;
15、根据所述仿真配置文件,对所述总线交换仿真设备进行初始化配置;
16、根据所述上行端口个数和下行端口个数申请内存资源,以基于申请的内存资源存储上行端口设备信息和下行端口设备信息。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总线交换拓扑配置模块,还用于:
18、读取所述仿真配置文件;
19、根据所述仿真配置文件,确定所述总线交换仿真设备的配置参数信息;
20、对所述配置参数信息进行校验,以确定所述总线交换仿真设备的配置检验结果;
21、其中,所述配置参数信息至少包括各业务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
2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行端口管理模块,具体用于:
23、在所述仿真总线交换拓扑配置模块缓存的端口拓扑配置表包括上行端口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端口拓扑配置表中获取上行端口连接的上行对端设备的配置信息;
24、根据所述上行对端设备的配置信息,验证所述上行对端设备是否已完成初始化配置;
25、在确定所述上行对端设备已完成初始化配置的情况下,创建上行端口设备;
26、将所述上行端口设备注册至所述上行对端设备,以使所述上行对端设备在收到总线请求时,根据上行端口设备注册信息,确定目标上行端口设备,以基于所述目标上行端口设备传输所述总线请求;
27、其中,所述芯片仿真设备包括所述上行对端设备。
2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行端口管理模块,具体用于:
29、在所述仿真总线交换拓扑配置模块缓存的端口拓扑配置表包括下行端口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端口拓扑配置表中获取下行端口连接的下行对端设备的配置信息;
30、根据所述下行对端设备的配置信息,验证所述下行对端设备是否已完成初始化配置;
31、在确定所述下行对端设备已完成初始化配置的情况下,创建下行端口设备;
32、将所述下行对端设备注册至所述下行端口设备,以使所述下行端口设备在收到总线请求时,根据下行对端设备注册信息,确定目标下行对端设备,以将所述总线请求传输至所述目标下行对端设备;
33、其中,所述仿真端节点包括所述下行对端设备。
3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总线交换寻址模块,还用于:
35、在确定目标下行端口后,判断所述目标下行端口是否已完成初始化配置;
36、在确定所述目标下行端口已完成初始化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总线请求转发给所述目标下行端口所对应的目标下行端口设备,以基于所述目标下行端口设备将所述总线请求传输至所述目标下行对端设备。
3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总线交换寻址模块,还用于:
38、通过目标下行端口设备接收所述目标下行对端设备发送的所述总线请求的响应结果;
39、通过目标上行端口设备将所述响应结果反馈至目标上行对端设备。
40、本技术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总线交换仿真方法,包括:
41、基于芯片仿真设备向总线交换仿真设备发送总线请求;
42、基于所述总线交换仿真设备根据端口拓扑配置表和所述总线请求表征的请求信息,确定所述总线请求的目标下行端口;
43、通过所述目标下行端口将所述总线请求发送至对应的仿真端节点,以使所述仿真端节点响应所述总线请求,得到所述总线请求的响应结果;
44、根据所述总线请求的响应结果,确定总线交换仿真结果。
45、本技术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46、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47、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个方面以及第一个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48、本技术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个方面以及第一个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49、本技术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个方面以及第一个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50、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51、本技术提供一种总线交换仿真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芯片仿真设备、总线交换仿真设备和若干个仿真端节点;芯片仿真设备用于向总线交换仿真设备发送总线请求;总线交换仿真设备用于接收芯片仿真设备发送的总线请求,并获取端口拓扑配置表,根据端口拓扑配置表和总线请求表征的请求信息,确定总线请求的目标下行端口,通过目标下行端口将总线请求发送至对应的仿真端节点;仿真端节点用于响应总线请求,得到总线请求的响应结果,以根据总线请求的响应结果,确定总线交换仿真结果。上述方案提供的系统,通过采用总线交换仿真设备和若干个仿真端节点进行总线仿真交换,降低了仿真成本,且总线交换仿真设备和仿真端节点可以基于软件程序实现快速调试,提高了总线交换仿真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任明刚,刘超
技术所有人: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