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防护层包括第一防护层、复合隔热层与第二防护层;第一防护层与第二防护层均采用金属压花钛箔结构,即在平整钛箔结构的表面设置呈阵列分布的凸起;复合隔热层由热阻层与反射层交替层叠而成,热阻层的数量为n、反射层的数量为n+1,n不小于1;反射层为采用a面聚酰亚胺薄膜、镀铝层、b面聚酰亚胺薄膜形成的夹层结构,且b面聚酰亚胺薄膜靠近第一防护层、a面聚酰亚胺薄膜靠近第二防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凸起朝向远离复合隔热层的一侧凸出、第二防护层的凸起朝向靠近复合隔热层的一侧凸出;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的凸起形状采用米粒状、珍珠状、水滴状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与第二防护层的厚度均为0.03~0.1mm;凸起的直径为1~2.5mm、高度为0.4~1.0mm;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距离为4~8mm;保护层中单位面积的凸起的个数为1.5x104~6x104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阻层的厚度为0.5~5mm;热阻层采用玄武岩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其中,玄武岩纤维的直径不大于6μm,玄武岩纤维与二氧化硅气凝胶的质量比为1:0.78~1,玄武岩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常温下的导热系数为0.017~0.020w/(m•k)。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面聚酰亚胺薄膜的厚度为20~30μm,镀铝层的厚度为100~200nm,b面聚酰亚胺薄膜的厚度为4~6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磁控溅射工艺镀铝具体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镀铝层表面涂布亚胺化加工具体为:以刮刀方法在a面聚酰亚胺薄膜的镀铝层表面涂覆聚酰胺酸溶液,并以梯次温度烘烤,达到亚胺化程度后进行收卷;其中,梯次温度的范围为20~350℃,即以20℃加热升温至100℃、150℃、200℃、260℃、320℃,每个梯阶温度保温时间为15~9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缝制工艺具体为:除首针与尾针针脚外、其余针脚不接触靠近第一防护层与靠近第二防护层的反射层,首针与尾针针脚分别贯穿两侧最外层的反射层;相邻两针针距与复合隔热层厚度比为1~3: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焊接工艺要求为:采用1~3排焊接方式,焊点间距6±2mm,焊点压痕直径1±0.5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隔热防护层的制备方法,涉及功能性复合材料领域,隔热防护层包括第一防护层(10)、复合隔热层与第二防护层(30);第一防护层(10)与第二防护层(30)均采用金属压花钛箔结构;复合隔热层由热阻层(21)与反射层(22)交替层叠而成,反射层(22)为采用A面聚酰亚胺薄膜(221)、镀铝层(222)、B面聚酰亚胺薄膜(223)形成的夹层结构。步骤包括:压花获得保护层坯料;获得反射层(22)与热阻层(21)坯料;铺叠、缝制获得复合隔热层;保护层焊接制得隔热防护结构。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隔热防护层为一体化结构,能有效避免出现连接间隙、连接长期稳定性差、厚度大、重量大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盛,黄安畏,董玲抒,孙彩云,丛大龙,吴道勋,彭星,唐晶晶,韦禹,林禹,诸丹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8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盛,黄安畏,董玲抒,孙彩云,丛大龙,吴道勋,彭星,唐晶晶,韦禹,林禹,诸丹尼
技术所有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