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40℃~560℃;和/或,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5~30s;和/或,所述固溶处理的升温速率为10~100℃/s,优选为15~60℃/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完成距所述淬火处理开始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s;和/或,所述淬火处理的冷却速率为8~100℃/s,优选为27~60℃/s;和/或,所述淬火处理后材料的温度为10~3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处理完成距所述预时效处理开始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min;和/或,所述预时效处理的温度为70~120℃;和/或,所述预时效处理的保温时间为4~10h。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处理完成距所述矫直处理开始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min;和/或,所述矫直处理的变形量为0.2%~0.5%;和/或,所述第二冷轧处理后材料的厚度为0.7mm~3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化处理的温度为560℃;和/或,所述均匀化处理的保温时间为8h;和/或,所述均匀化处理保温完成后降温至510℃后开始热轧处理;和/或,所述热轧处理结束时的温度为270℃;和/或,所述热轧处理结束时材料的厚度为6mm;和/或,所述第一冷轧处理后材料的厚度为1.4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铝合金铸锭包括以下元素:si元素的含量为0.50~1.50wt%,fe元素的含量≤0.50wt%,cu元素的含量为0.50~1.0wt%,mn元素的含量为0.10~0.45wt%,mg元素的含量为0.25~1.20wt%,cr元素的含量≤0.10wt%,zn元素的含量≤0.15wt%,ti元素的含量≤0.10wt%,不可避免的杂质总含量≤0.15wt%,单一杂质的含量不超过0.05wt%,余量为al元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铸锭包括以下元素:si元素的含量为0.72~1.50wt%,fe元素的含量为0.18~0.50wt%,cu元素的含量为0.75~1.0wt%,mn元素的含量为0.18~0.45wt%,mg元素的含量为0.80~1.20wt%,cr元素的含量为0.015~0.10wt%,zn元素的含量为0.015~0.15wt%,ti元素的含量为0.02~0.10wt%,不可避免的杂质总含量≤0.15wt%,单一杂质的含量不超过0.05wt%,余量为al元素。
9.一种铝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板材由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铝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板材在25℃下放置7天后的屈服强度为120~140mpa;和/或,所述铝合金板材在25℃下放置7天后的抗拉强度不低于270mpa;和/或,所述铝合金板材在25℃下放置7天后的延伸率不低于27%;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铝合金铸锭依次进行均匀化处理、热轧处理、第一冷轧处理、中间退火处理、第二冷轧处理、固溶处理、淬火处理、矫直处理和预时效处理,得到铝合金板材;其中,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40℃~570℃,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5~60s。采用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制备铝合金板材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铝合金板材的烤漆强度等力学性能与抗晶间腐蚀性能,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铝合金板材的生产效率与成品率,从而有助于节约铝合金板材的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响,李秀磊,赵丕植,刘贞山,赵经纬,邓帧帧,史晓成,孙中国,丁力群,李学云,王瑞雪,唐宗元,高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技术研发人员:李响,李秀磊,赵丕植,刘贞山,赵经纬,邓帧帧,史晓成,孙中国,丁力群,李学云,王瑞雪,唐宗元,高双
技术所有人: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