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兔新品系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家兔培育,特别是涉及一种对贵州普安县的伊拉肉兔进行改良的肉兔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当今全球食品产业中,肉兔作为一种重要的肉类来源,其养殖和育种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肉兔以其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饲养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肉兔品种往往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生长速度慢、抗病能力弱、肉质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肉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2、贵州省普安县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地区,肉兔养殖业在当地的农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普安县的伊拉肉兔长期自繁自养,未进行系统的选育,导致生产性能严重退化,主要表现为泌乳性能较低、受胎率、成活率、繁殖率较低,生长缓慢、个体差异较大等劣势现状。
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肉兔的生产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有必要引入现代育种技术,对现有的肉兔品种进行改良和优化。通过科学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新的肉兔品种,这些新品种应具备更强的抗逆性、更高的抗病力、更好的耐粗饲能力以及更优良的肉质和更高的产肉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兔新品系的培育方法,有效解决贵州省普安县肉兔产业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伊拉兔泌乳性能较低,受胎率、成活率、繁殖率较低,生长缓慢等劣势现状。通过利用动物遗传育种方法,培育肉兔新品种方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肉兔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由经过鉴定和评估筛选的伊拉兔和比利时兔组建杂交群,并且以伊拉兔为母本,比利时兔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a代伊比兔,然后经过多次筛选并采用包括回交、级近杂交及横交固定在内的方法相结合,最后得到目标品系。
4、在本发明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杂交策略,结合回交、级近杂交及横交固定等技术手段,以实现对肉兔特定性状的改良和优化。这种方法的技术原理基于动物遗传学和育种学,通过选择具有优良遗传背景的伊拉兔和比利时兔作为亲本,利用它们的互补优势,培育出具有了新的遗传组合和更优生产性能的肉兔新品系。
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第一次回交中,以所述fa代伊比兔作为母本,以贵州省普安县经本土驯化的比利时兔为父本,得到fb代回交子代。
6、在以上方案中,通过将fa代伊比兔与贵州省普安县本土驯化的比利时兔进行回交,这一步骤旨在加强父本比利时兔的优良性状在后代中的表达。回交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它可以增加特定优良基因在后代中的频率,从而提高整个群体的遗传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化诸如生长速度、肉质、繁殖力等经济性状,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得到fb代回交子代后,将得到的回交子代fb代优秀公兔为父本与得到的回交子代fb代优秀母兔为母本进行横交,得到fc横交子代。
8、在以上方案中,通过横交的方式,即在fb代回交子代中选择优秀的公兔和母兔进行交配,产生fc代横交子代。横交有助于固定和纯化遗传背景,减少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同时筛选出具有更优性状的个体。这一步骤的效果是提高育种效率,加快新品种的稳定,为后续的级近杂交和横交固定打下基础,从而逐步实现对肉兔新品系的精确改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集中和强化所需的生产性状,为最终培育出具有特定生产性能的肉兔新品系提供技术保障。
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以得到的fb代优秀公兔为父本与得到的fc代优秀母兔为母本进行级近杂交,筛选出fbc代优秀育种群;以得到的fc代优秀公兔为父本与得到的fb代杂交子代中优秀母兔为母本进行级近杂交,筛选出fcb代优秀育种群。
10、在以上方案中,通过级近杂交筛选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育种群。级近杂交是指在具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之间进行交配,这种方法可以加强优良基因的组合,并减少不良基因的表达。在此过程中,通过筛选出具有较强抗逆性与适应性的fbc代育种群,以及繁殖产仔成活率较高、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的fcb代育种群,可以确保新品种在多变的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中具有更好的生存和生产能力。这一步骤的效果是提升整个兔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疾病抵抗力,同时保持或提高繁殖效率。
1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以得到的fbc代优秀公兔为父本与得到的fcb代优秀母兔为母本进行级近杂交,筛选出fb1c1代优秀育种群;以得到的fcb代优秀公兔为父本与得到的fbc代优秀母兔为母本进行杂交,筛选出fc1b1代优秀育种群。
12、在以上方案中,fbc代与fcb代的优秀个体进行杂交,目的是为了结合两代的优势基因,产生具有更大型个体、快速生长和良好抗逆性与适应性的fb1c1代育种群。同时,fcb代与fbc代的杂交则是为了筛选出具有全面优良性状的fc1b1代育种群,包括个体健壮、快速生长发育、良好的抗逆性和泌乳性能。这些筛选标准直接关联到肉兔的商业价值和养殖效益,通过这些筛选,可以确保新品种在实际养殖中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更好的养殖回报。
13、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以得到的fb1c1代优秀公兔为父本与得到的fc1b1代优秀母兔为母本进行杂交,筛选出fb2c2代优秀育种群;以得到的fc1b1代优秀公兔为父本与得到的fb1c1代优秀母兔为母本进行杂交,筛选出fc2b2代优秀育种群。
14、在以上方案中,fb1c1代与fc1b1代之间的杂交,以及fc2b2代与fb2c2代之间的杂交,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前述优良性状。通过这些杂交步骤,可以继续筛选出具有更优良遗传特性的后代,如更大的个体、更快的生长速度、更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以及更好的泌乳性能。这一过程有助于固定和优化新品种的遗传背景,使其更加稳定地表现出所需的生产性状,为最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肉兔新品系奠定基础。这些步骤的效果是提高整个兔群的生产效率和经济价值,同时确保新品种能够满足现代肉兔养殖业的高标准要求。
1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以得到的fb2c2代优秀公兔为父本与得到的fc2b2代优秀母兔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b3c3优秀育种群,并从fb3c3筛选出优秀的公、母兔育种群进行横交固定;以得到的fc2b2代优秀公兔为父本与得到的fb2c2代优秀母兔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c3b3优秀育种群,并从fc3b3筛选出优秀的公、母兔育种群进行横交固定。
16、在以上方案中,通过杂交得到的fb3c3和fc3b3优秀育种群,并从这些群体中筛选出优秀的公、母兔进行横交固定。横交固定是一种育种技术,旨在通过随机交配来增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稳定和固定所选优良性状。这一步骤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多代的随机交配,筛选掉生产性能较低下的后代,减少近亲繁殖的负面影响,同时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确保新品种的遗传健康和生产性能的稳定性。其效果是形成遗传背景更加丰富、生产性能更加突出且性状更加稳定的肉兔新品系,为后续的商业化养殖和市场推广提供坚实的基础。
17、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fbc代优秀育种群的筛选指标包括抗逆性与适应性;所述fcb代优秀育种群的筛选指标包括繁殖产仔成活率、抗逆性与适应性;所述fb1c1代优秀育种群的筛选指标包括个体大小、生长速度、抗逆性与适应性;所述fc1b1代优秀育种群的筛选指标包括个体健壮程度、个体大小、生长发育速度、抗逆性、适应性及泌乳性能;所述fb2c2代优秀育种群的筛选指标包括个体健壮程度、个体大小、生长发育速度、抗逆性、适应性及泌乳性能;所述fc2b2代优秀育种群的筛选指标包括个体健壮程度、个体大小、生长发育速度、抗逆性及适应性。
18、这些指标包括抗逆性、适应性、繁殖产仔成活率、个体大小、生长速度、泌乳性能等,这些都是衡量肉兔经济价值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通过设定这些筛选指标,育种方法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改进肉兔的生产性能,确保新品种能够适应多变的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
1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将fb3c3优秀育种群和fc3b3优秀育种群横交固定后代的多次筛选,筛选出肉兔新品种育种基础核心群,筛选指标包括个体大小、生长发育速度、繁殖率、抗逆性、适应性及泌乳性能。
20、通过横交固定后代的多次筛选,以筛选出肉兔新品种育种基础核心群的过程。其原理是通过持续的选择和评估,逐步淘汰不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最终形成具有一致优良性状的核心育种群体。这一过程的效果是确保新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和生产性能的一致性,为新品种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在本发明中,所述伊拉兔为贵州省普安县本土驯化的伊拉兔,所述比利时兔为贵州省普安县经土驯化的比利时兔。本发明用于培育肉兔新品系的伊拉兔和比利时兔的采用特定来源,即贵州省普安县本土驯化的品种。这一要求在于利用特定地区驯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和遗传特性,以增强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效果是培育出既具有优良生产性能,又能适应当地养殖条件的肉兔新品系,这对于提高当地肉兔养殖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中引入的比利时公兔原产于比利时贝韦伦一带的野生穴兔改良而成的优秀肉用兔,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比利时兔引入我国后,在吉林、山东、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发展,贵州省普安县本土驯化的比利时兔来源于贵州省发展的比利时兔,经过长时间的选育改良驯化,成为普安县本土地方兔种,此兔泌乳性能较好、肉质细嫩、生长发育快、体格健壮,且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点,有较好的生产性能。
23、贵州省普安县本土驯化的伊拉兔源于我国的山东省及四川省,于2000年5月和2006年6月先后两次引进四系配套系中的a系及b系伊拉肉兔曾祖代种兔,经过贵州省普安县本土驯化适应于本土气候条件的地方兔种,主产于普安县的盘水街道、南湖街道、青山镇、高棉乡等乡镇(街道)等地,多以圈养为主,其特点是产仔率较高,肉质鲜嫩,富含卵磷脂、高蛋白、低脂肪,常被称为"美容"食品。通过与比利时兔杂交选育,可以改善仔兔的生长速度、增强适应性和耐粗饲,提高后代母兔的泌乳性能,可选育生产性能较稳定的核心群。
技术研发人员:王想,洪开祥,庞贤,陈太金,徐科礼
技术所有人:普安县服农养殖场(个体工商户)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