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苹果行间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尤其涉及一种苹果行间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羊肚菌又名美味羊肚菌,俗称羊雀菌、包谷菌等。隶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肉质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世界公认的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食、药用菌。羊肚菌栽培主要采用设施大棚栽培,大棚建造成本高、管理较难,导致羊肚菌推广种植受到极大限制,同时,羊肚菌不耐连作,不能连续多年在同一块地栽培羊肚菌,连续在同一场地栽培羊肚菌,会导致羊肚菌产量和品质下降、病虫害的发生加剧等,影响羊肚菌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现阶段需要一种能够克服羊肚菌连作障碍问题的种植方法以实现羊肚菌栽培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苹果行间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实现了苹果-羊肚菌的循环生产;节省了劳力和资源;种植的羊肚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有明显提升。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苹果行间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选择苹果园行间空地作为栽培场地;
5、(2)苹果收获后,清理栽培地,耙平、浇水后,起垄;
6、(3)垄上开沟,播种;
7、(4)播种后地膜覆盖,待羊肚菌菌丝长满垄面面积一半左右时,放置羊肚菌营养包;搭建小拱棚;待羊肚菌菌霜褪去后,浇水、通风、控温、控湿催菇,期间土壤水分保持在15-18%;
8、(5)羊肚菌长至7-8成熟时采收;
9、(6)羊肚菌采收后,褪去营养包的袋子,营养包内基质撒于果园内,作为果园有机肥;
10、(7)苹果收获后,再次栽培羊肚菌。
11、优选的,步骤(2)所述浇水后的苹果地的土壤含水率保持在14~20%。
12、优选的,步骤(2)所述起垄的垄宽50-100cm、垄高10-20cm,垄长10-20m。
13、优选的,步骤(3)中,按垄上间隔8-12cm沿沟的长度方向进行所述开沟,沟深3-5cm。
14、优选的,步骤(3)中,羊肚菌菌种按150-200kg/亩的标准进行所述播种,播种后覆土厚度2-3cm,所述播种的时间在10-12月。
15、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地膜为黑色,所述营养包按每亩1500-2000袋放置,所述小拱棚内为黑色地膜,外层为遮阴网,遮阴网为3-8针。
16、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霜褪是在放置营养包后60-80天,所述控温是将温度保持在10-25℃,所述控湿是将湿度保持在75-85%。
17、本发明提供的苹果行间栽培羊肚菌的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苹果林下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林荫条件,减少了设施投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其中,采用小拱棚模式在苹果行间栽培羊肚菌,投入少,每亩果园小拱棚的遮阴网、棚杆、薄膜等投入为2000元左右,而且搭建小拱棚的材料可连续使用3年左右,解决了设施大棚种植成本高、管理难的问题;由于羊肚菌是不耐连作的,连续在同一地块种植,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会急剧降低,病虫害发生加重,种植成本大幅增加,风险增大,但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大,苹果行间空间资源丰富,可以进行轮换种植,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解决羊肚菌连作障碍的问题;种植收益高,每亩果园实际种植羊肚菌面积在200-350m2,小拱棚、菌种、劳务等综合投入5000元/亩,经试验,苹果园行间种植羊肚菌产量1.04kg/m2,羊肚菌鲜品单价市场价120元/kg,每亩纯收益可达2万余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种完羊肚菌后,羊肚菌营养包的菌渣还园,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形状,促进苹果生长发育,实现林菌共生;羊肚菌与苹果生产错季,彼此不影响,苹果在秋季采收完,冬季至翌年春天,果园管理活动较少,行间又是空闲的,这期间刚好可以种植羊肚菌,满足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和采收条件,3-4月采收完羊肚菌后,再进行苹果的生产管理,实现了苹果-羊肚菌的循环生产;果园行间栽培羊肚菌需要进行土壤翻耕、浇水等操作,可与果园土壤翻耕、浇水结合在一起,节省了劳力和资源,一举多得;同时,苹果林下种植的羊肚菌品质较好,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高。
技术特征:
1.一种苹果行间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浇水后的苹果地的土壤含水率保持在14~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起垄的垄宽50-100cm、垄高10-20cm,垄长10-20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按垄上间隔8-12cm沿沟的长度方向进行所述开沟,沟深3-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羊肚菌菌种按150-200kg/亩的标准进行所述播种,播种后覆土厚度2-3cm,所述播种的时间在10-12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地膜为黑色,所述营养包按每亩1500-2000袋放置,所述小拱棚内为黑色地膜,外层为遮阴网,遮阴网为3-8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霜褪是在放置营养包后60-80天,所述控温是将温度保持在10-25℃之间,所述控湿是将湿度保持在75-8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苹果行间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苹果行间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苹果园行间空地作为栽培场地;苹果收获后,清理栽培地,耙平、浇水后,起垄;垄上开沟,播种;播种后地膜覆盖,待羊肚菌菌丝长满垄面面积一半左右时,放置羊肚菌营养包;搭建小拱棚;待羊肚菌菌霜褪去后,浇水、通风、控温、控湿催菇,期间土壤水分保持在15‑18%;羊肚菌长至7‑8成熟时采收;羊肚菌采收后,褪去营养包的袋子,营养包内基质撒于果园内,作为果园有机肥;苹果收获后,再次栽培羊肚菌。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实现了苹果‑羊肚菌的循环生产;种植的羊肚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有明显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杨顺强,包刘媛,杨成翠,陈大煜,段明政,张永至,韩多,何海艳,董黎,董银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昭通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技术研发人员:杨顺强,包刘媛,杨成翠,陈大煜,段明政,张永至,韩多,何海艳,董黎,董银助
技术所有人:昭通学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