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

2025-04-04 12:00:01 220次浏览
一种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具体涉及一种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有色金属冶炼排放污酸主要来源于烟气制酸与烟气洗涤过程,污酸废水中含有5~15%的硫酸、以及大量砷、铅、汞、氟、氯等杂质组分,是冶炼行业较难处理的污染物之一。传统采用的硫化沉淀-石灰铁盐处理工艺具有局限性,污酸中高浓度硫酸根与石灰反应生成水处理石膏,石膏中因含有盐分及重金属,缺乏经济有效利用途径,堆存会造成环境污染风险;同时污酸中的大量氟氯离子会构成高盐废水,存在设备腐蚀严重、高盐水处理难题;此外,污酸中含有铊等重金属,铊的健康风险与环境风险极大,传统污酸处理忽视特征重金属铊的处理,导致处理出水含铊的环境风险极大。因此亟需一种污酸深度脱杂及有价组分有效回收的处置方法,以实现废水资源化及废渣减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污酸处理废水资源化与废渣减量化“两难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利用硫化沉淀-含铁物质处理污酸,控制反应条件,污酸经过脱砷汞、有价金属回收、脱氟除铊后,剩余主要成分为硫酸铁、硫酸亚铁,经过氧化氢氧化制备聚合硫酸铁液体絮凝剂,实现废水零排放且无二次污染产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3、s1、向污酸中通入硫化氢进行硫化反应,去除反应过程中形成硫化砷、硫化汞沉淀;反应消耗污酸所含氢离子,污酸ph升高;

4、s2、继续通入硫化氢进行分步硫化反应,投加含铁物质以调节反应ph与orp,分步回收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含铜、铅、锌硫化渣沉淀;对于分步硫化反应,是控制氧化还原电位与ph值组合区间实现的,分布沉淀回收硫化铜、硫化铅、硫化锌;

5、s3、投加含铁物质进行中和反应,控制ph与orp,促进铁离子与砷酸根反应,去除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砷酸铁沉淀;

6、s4、投加吸附剂进行吸附反应,吸附去除含氟、铊组分;

7、s5、通入氧化剂进行氧化水解反应,控制反应水解程度,亚硫酸铁在氧化剂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硫酸铁液体絮凝剂,实现铁与硫酸组分的回收与资源化。

8、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污酸为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含有污染物的酸性废水,具体为铜冶炼产生的污酸。

9、优选地,所述含铁物质为生铁、废铁、赤铁矿或菱铁矿,优选为生铁或废铁。

10、优选地,步骤s3中ph控制在4~9,优选为4~5。

11、优选地,步骤s5中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氢。

12、优选地,步骤s5中反应的ph控制在4~11,优选为6~9。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4、1、在污酸处理过程中利用铁替代钙,通过铁氧化水解制备聚合硫酸铁回收铁,能够有效避免硫酸钙废渣产生及处理费用;

15、2、采用含铁物质对污酸进行ph调节,利用硫离子对污酸中铅、铜、锌进行硫化沉淀分步去除,能够实现铜、铅、锌有价组分回收;

16、3、深度脱杂后水中主要组分为硫酸亚铁,通过投加双氧水等控制铁水解条件制备聚合硫酸铁,能够实现污酸中硫酸根的聚合硫酸铁资源化利用;

17、4、重点关注砷、氟、铊的高效去除,通过投加含铁物质对污酸进行酸中和,在弱酸性条件下形成砷酸铁沉淀,能够实现砷的高效去除,采用专效吸附剂对废水中氟、铊进行吸附,能够实现氟/铊的高效去除。



技术特征:

1.一种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污酸为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含有污染物的酸性废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铁物质为生铁、废铁、赤铁矿或菱铁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ph控制在4~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反应的ph控制在4~1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酸除杂及全量资源化的方法,向污酸中通入硫化氢进行硫化反应,去除反应过程中形成硫化砷、硫化汞沉淀;继续通入硫化氢进行分步硫化反应,投加含铁物质以调节反应pH与ORP,分步回收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含铜、铅、锌硫化渣沉淀;投加含铁物质进行中和反应,控制pH与ORP,促进铁离子与砷酸根反应,去除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砷酸铁沉淀;投加吸附剂进行吸附反应,吸附去除含氟、铊组分;通入氧化剂进行氧化水解反应,控制反应水解程度,制备聚合硫酸铁。本发明利用含铁物质对污酸进行除杂,能够实现污酸的深度脱杂及全量资源化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伟,谢迩嫚,宋浩然,赵群,田森林,陈国强,刘维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文档序号 : 【 40000233 】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伟,谢迩嫚,宋浩然,赵群,田森林,陈国强,刘维维
技术所有人:昆明理工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胡学伟谢迩嫚宋浩然赵群田森林陈国强刘维维昆明理工大学
鱼类表型数据的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一种自动落纱系统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